師父-小

廣論進度:

P181LL4行即是業 ~ P183L6同分諸蘊

手抄稿:第十冊P186L9 ~ 第十冊P204L8

廣論音檔: 78A10’18” ~ 78B15’34”

行即是業。此有非福業能引惡趣,及能引善趣業。後復有二,謂能引欲界善趣之福業,及能引上界善趣之不動業。
識者,經說六識身。然此中主要,如許阿賴耶者,則為阿賴耶;如不許者,則為意識。此復若愚,從不善業起苦、苦果,造作增長諸不善業。此業習氣所熏現法之識者,是因位識。由依此識,未來世中於惡趣處結生之識者,是果位識。如是由於無我真實義愚增上力故,未如實知善趣真苦,妄執為樂,即便造集福不動業。爾時之識,是因位識。由依於此遂於欲界上界善趣結生之識,是果位識。
名色中名者,謂受、想、行、識非色四蘊。色者,若生無色,唯有色種而無實色,除此餘位羯羅藍等色,如應當知。
六處者,若是胎生,由其最初識入精血,為羯羅藍;與名俱增,成眼等四處;身與意處,於羯羅藍位而有。若是化生,結生之時,諸根頓起,無此漸次。卵生、濕生,唯除住胎,餘者悉同。是《本地分》所說。由是因緣,成就名色得身自體,成就六處成身差別,是為成就能受用者。五有色處者,於無色中無。
觸者,謂由根、境、識三種和合,取諸可意、非可意、中庸三境。說「六處緣」者,亦表境、識。
受者,謂觸取三境,順生三受,謂苦、樂、捨。
愛者,謂於樂受起不離愛,於諸苦惱起乖離愛。說「由受緣生愛」者,是從無明和合觸緣,所生之受而能生愛。若無無明,雖有諸受,愛終不生。由是因緣,觸是境界受用,受是生受用,或異熟受用,若此二圓滿,即為受用圓滿。其中三界有三種愛。
取者,於四種境起四欲貪,謂欲著於色、聲等欲塵,及除薩迦耶見餘諸惡見,惡見繫屬惡戒、惡禁及薩迦耶見,是為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有者,謂昔行於識,熏業氣習,次由愛、取之所潤發,引生後有有大勢力,是於因上,假立果名。
生者,謂識於四生最初結生。老死中,老者,謂諸蘊成熟轉變餘相。死謂棄捨同分諸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