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195L9如何修學之理者 ~ P197L2其福勝前俱胝倍

手抄稿第十一冊:P151L1 ~ P187L9

【廣論原文】

◎ 如何修學之理者,四犯因中,無知對治者,謂當聽聞,了知學處。放逸對治者,謂於取捨所緣行相,不忘憶念及以正知,率爾率爾觀察三門,了知轉趣若善若惡,依自或法增上力故,羞恥作惡是為知慚,恐他譏毀羞恥為愧,及由怖畏惡行異熟,懷恐懼等,當如是學。不敬對治者,謂於大師,師所制立,同梵行所,應修恭敬。煩惱熾盛對治者,應觀自心,何煩惱盛,勵修對治。若不如是策勵修學,思違越此,許其罪輕微,於諸佛制放縱而轉,當獲純苦。若不如是策勵修學,思違越此,許其罪輕微,於諸佛制放縱而轉,當獲純苦。如《分別阿笈摩》云:「若於大師大悲教,起輕微心少違犯,由是而獲苦增上,折籬失壞菴沒林。現或有於王重禁,違越而未受治罰,非理若違能仁教,如醫缽龍墮旁生」。故應勵力,莫為罪染。
◎ 假設已染,莫不思慮而便棄捨,當如佛說還出罪犯,勵力悔除。《梵問經》云:「於彼學尋求,及勤修彼行,終不應棄捨,命難亦無虧,常住正行 (p178) 中,隨毘奈耶轉。」《成就真實尸羅經》云:「諸苾芻寧可離命而死,非可毀壞尸羅。何以故,離命而死,唯令此身壽量窮盡。毀壞尸羅,乃至百俱胝生,常離種姓,永失安樂。當受墮落。此具因說,故當捨命而善守護。若不能爾,則應審思,我剃鬚髮披壞色衣,空無所義。如《三摩地王經》云:「於佛聖教出家已,仍極現行諸惡業,於財穀起堅實想,貪諸乘具及象車。諸不殷重持學處,此等何故而薙頭。」若欲逃出有為生死,趣解脫城,壞戒足者,非僅不能實行,反當流轉生死,眾苦逼惱,并及譬喻如《三摩地王經》云:若人為諸盜賊逼,欲活命故而逃避,如其人足不能行,仍為賊執而摧壞。如是愚人毀淨戒,而欲脫離諸有為,由戒壞故不能逃,為老病死所摧壞。故此經又云:「為著居家服我所說學處,爾時諸苾芻,亦無此學處」。為近事說五種學處圓滿守護,苾芻亦無。若於此時精修學處,其果猶大故應勵策。即此經云:「若經俱胝恆沙劫,淨心以諸妙飲食,傘蓋幢幡及燈鬘,承事百億俱胝佛。若於正法極失壞,善逝聖教將滅時,晝夜能行一學處,其福勝前俱胝倍。」

【廣論 師父手抄稿】

【◎ 如何修學之理者,】
戒怎麼修?它不講正面,先講四樣東西,叫
【四犯因中,】
看見沒有?它先防,漏洞先防止。換句話說,你先把它弄乾淨,弄乾淨了以後,再上面好的東西弄上去。現在我們看,為什麼我們在犯罪? 它主要的有四樣東西─無知、放逸、不敬、煩惱盛四樣,那我們一樣一樣說。
【無知對治者,】
第一個是無知,對這個戒沒有正確地了知。那麼怎麼對治它呢?對治就是說正對著它,能夠治療它的。
【謂當聽聞,了知學處。】
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受學學處啊!我們真正的要想不犯戒,要想持戒,最重要的要對正確的了解。所以現在很多人出了家不要學的,我不曉得出家幹什麼?啊!所以大家常常記牢這個公案,你不要說:「哎呀!這個老婆婆念佛就行。」你不要說:「那麼六祖大 (p152) 師就這麼開悟。」我已經一再說了,你們要學這些,你太沒出息了!你們應該學佛,跑到那個地方,抬頭一看,啊!證了果了,假如你們從這個上面去看的話。你們必定要懂─如此因如此果,你觀察你的自心。如果說你現在就覺得生下來的時候,你已經自己曉得了清清楚楚,啊,跑上七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是的,你這一些東西可以不必。你有嗎?那檢查一下自己,不要說學這個,金山活佛那樣,我們自己檢查一下。
所以我們第一個了解:我們內心認識得如何。如果現在自己不知道的話,不要害怕,好好地去學呀!對呀,現在作世間一般的人尚且努力,現在我們要得到這樣殊勝的好處,說不學,有這個事情嗎?第一個這個我們要了解的,所以應當學。學的話還要善知識,否則的話,他說他的,你說你的,萬一你學錯了以後,你完了!萬一你學錯了,你就完了!為什麼呀?你曉得的是錯的,因地當中你一直忙這個東西,請問:你有好的結果嗎?這個第一個重要。那麼第二個呢,雖然你知道了,但是你不認真去做,沒用,所以第二個叫放逸。不可以放逸,要戰戰兢兢。
【放逸對治者,謂於取捨所緣行相,不忘憶念及以正知,率爾率爾觀察三門了知轉趣,若善若惡,】
(p153) 那麼你了解了,學了以後了解了以後啊,那麼說什麼是該做的,要取;什麼是不該做的,要捨。對於你心裡面應該捨的、應該取的這種「所緣」,就是說這個心理狀態,以及你身、口的行為。要保持一樣東西,什麼?「憶念正知」。大家記得四種資糧當中,密護根門第一個,以委重,什麼?憶念正知,大家還記得吧,「以何防護」。換句話說,你拿什麼東西防護?就是說要很殷切地、恆常地─正念正知,那就這個。現在你了解了,然後把那正念正知提起來。「率爾、率爾」,率爾、率爾就是剎那、剎那,觀察我們自己的身、口、意,要了解我們的身、口、意,欸,現在怎麼個動法。
所以我剛才說啊,當小小戒要注意的,已經講過了。我們現在不觀察還覺得滿好,一觀察,我們發現我們剎那、剎那在幹什麼?無記當中浪費生命,只有一句話。而這個是什麼?就是無始以來的染污習氣養成功的等流心識。如果是不作意對治的話,它永遠沒有希望解脫,注定這個就是「行」,這個就是啊,真正我們要了解的五蘊,正對治的中心。所以現在要想學,下腳第一步─戒!第一個應該認識的,認識這個。認識了以後,努力地,所以不要放逸,那個時候叫率爾、率爾─你起心動念看見沒有?所以這個學啊,的的確確這地方說得清清楚楚啊!不,絕對不是浮浮泛泛哪!不要以為說:「唉呀,我現在啊一天就拜幾下拜。」拜佛的時候啊,頭又縮著個脖子裡邊,這樣。然後拜完了以後, (p154) 唉呀,覺得拜得很累,就休息一下。我不是說你不要休息哦!當然要休息。欸!你拜的時候,拿起精神來─全部;拜完了以後,你心裡說:「啊!好,我現在精進了,要休息。」你心裡這樣作的話,你還在精進,這就對了!
這主要的就是你的心裡邊的行相,這個我們要把握得住的。了解我們現在的心裡面,是什麼個狀態?「若善若惡」。他前面已經告訴我們的,我們一切時處使得我們的心緣「善、無記」,只有兩樣東西。什麼叫無記啊?這是無覆無記哦,就是你走路的時候,規規矩矩;坐的時候端端正正,這個是無記狀態,可以的。否則的話呢,你心裡面就善心,「啊!我要努力。」哪怕你要睡覺,「努力了半天哪,等一下這個後力不濟啊!所以我要睡覺。」你這個念頭,哪怕你想的睡覺,這也是善念,你睡在那兒還在善,還在善法增長。靠什麼?就靠這個,哪!憶念、正知,率爾、率爾呀是觀察自己。我們真的能夠這樣做,一定做得到;反之,你不能這樣做的話,對不起,那一定犯。犯了以後啊,具了這個戒啊,就注定你倒楣。那麼這種情況還要─這是內在的,還有呢,整個我們行持的時候,
【依自或法增上力故,羞恥作惡是為知慚,恐他譏毀羞恥為愧,】
一個是知慚,一個是知愧,
【及由怖畏惡行異熟,懷恐懼等,當如是學。】
(p155) 那麼你這個心裡面,這個憶念正知觀察,若善、若惡,那個時候就靠你自己的心力提起來,或者以法的力量。所以你平常了解了,哦!你呀現在起心動念造業,造了善業嘛,是得到了好報;造了惡業嘛,得到了惡報。哎呀!那個時候啊,這是自己努力,自己如法,這個就是自力增上、法力增上。啊!說:「我這樣的一個人,居然還做這種事情!啊,不值得、不值得,我要努力!」然後呢自己就慚愧。然後你看看別人,「哦!別人這麼好,我這麼差!」你知愧。所以「慚」心情的行相是相同的,但是由於自己內發而引起的,這個叫慚;同樣的行相,由於外在的對境界,別人看見的引起的叫愧。所以經上面說慚、愧兩個是最佳的白法,你時時懷著這個心念,處處覺得不對,你就努力增上了。而且害怕惡行的這個感得異熟的恐怖啊!那你這樣的話,你努力學了,這個是第二。第三,
【不敬對治者,】
不恭敬。
【謂於大師,師所制立,同梵行所,應修恭敬。】
那麼第三個,不恭敬的對治。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哦!非常重要的!對不恭敬,一定要致力這個恭敬這件事情。這個不恭敬哪,有很大的禍害,有很大的禍害。就是說不管是, (p156) 「大師」就是佛;佛所、「師所制立」就是法;「同梵行所」就是僧。就是佛、法、僧三寶一定要恭敬,那麼跟它相順相應的,一切時處都是恭敬。所以我們同學當中,我常常提的有一位同學啊,他進步特別快。我現在慢慢地曉得了,他就是說,他還沒來的之前,以前很早以前聽見人家說,哎呀,跑過任何地方,只要有三寶之所,他一定要敬禮磕頭。欸!我心裡就馬上警惕,我自己覺得真慚愧啊!我講那個道理,我就做不到,所以我現在也是一樣。其實論上面,前面告訴我們清清楚楚啊!所以這樣。
所以不但你對佛,對經、對僧也是如此,你真正地能夠提起來的話,啊,自己是增長無比的功德,然後那個團體啊也是和樂無比。因為我們的同學都是僧,你不會看到「喔!這個人不好,那個人不好。」你怎麼會看到他呢?「喔喲!這個人把清淨幢相被起來了!」你對他無比地恭敬。然後呢,你曉得你恭敬他,得到你的好處。幸好他撐起來了,你對他感激無比啊!自然而然哪,你又恭敬、又感激、又得到好處。是的,他也許行為不好,他下了地獄,你更感激啊!他不惜下地獄的這樣的代價,讓你得到生天的果報,讓你得到淨土的果報,讓你得到成佛的果報,你還要說他是非嗎?你這個人有心、無心?你想到這地方,你說談人家是非這個問題,還有嗎?所以現在往往說:「哎喲,不要說是非,這個道理是懂啊,做起來真難啊!」喏、喏、喏、喏,這麼個簡單法呀!所以你只要得到 (p157) 了正知見,妙極了!美極了!現在問題在哪裡啊?你聽見了這個法,要去如理思惟。最後一個,
【煩惱熾盛對治者,】
如果煩惱盛,怎麼樣呢?這第一個:
【應觀自心,何煩惱盛,勵修對治。】
的確有的人啊,因為無始以來習氣非常厲害,那個時候,你應該觀察自己的內心哪一個盛,你要努力對治。所以我們初心修學的要「五停心觀」,為什麼?就是說,這一個特別強盛的煩惱在哪裡?你只要把這個制伏了,以下的問題就根本解決了。
【若不如是策勵修學,思違越此,許其罪輕微,於諸佛制放縱而轉,當獲純苦。】
這句話,如果你不自己這樣努力地策發、努力地修學,覺得:「哎,沒關係啦!這個呀,一點點啦!」那時候你心裡面一樣的,這樣的一個「輕微」,把佛所制的放縱的話,對不起,你只有一條路─純苦。這個「純苦」有兩種解釋,可以說:這個純苦,只有苦沒有好的;然後呢,只有一個地方純苦啊,什麼地方?地獄。人間不是純苦,畜生不是 (p158) 純苦,餓鬼不是純苦哦!所以心裡面不要覺得,唉呀,浮浮泛泛,啊,覺得大概沒關係!其實我們倒不會想大概沒關係,就無始以來的習氣啊,它不會提起這個警惕來的。這一點哪,我們必定要認識!那麼今天就到這裡。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195頁,關於這地方我們講戒,就是修行最基本、最基礎。前面那個是準備工作,然後呢,有了這個準備工作,正式開始的是戒。而這個戒,不管是人天,聲聞、緣覺,然後呢大乘顯密二教,這個是根本,就像大地,什麼東西都依它。十方一切諸佛,任何講修行,這個必須要的。在這裡呢,他首先告訴我們,修學的時候,我們所以不能如理相應的最主要的原因,先指出來,先指出來。在這個地方啊,大家應該感到慶幸、應該難得,了解了以後啊,要怎麼樣去如理思惟、如理觀察。
戒的特質在哪裡?破煩惱,這個才是戒的中心。所以前面告訴我們,你要解脫生死,要了解生死本質是什麼。就是說我們在生死輪迴當中,有一個東西綁住了,誰在綁著你?綁住的是什麼?這樣。綁住我們的就是業跟煩惱,而這個煩惱為主。假定把那個煩惱拿掉 (p160) 了,剩下來,就是有業,它不會感得那種苦果。所以找到了病根,現在說對著這個病根,對症下藥是什麼─戒。所以戒是破煩惱,注意哦,這是重要的!現在我們非常難得,大家都很重視、了解,如果說那根本因把握不住,儘管你一番的好心,這好心弄了半天哪,結果往往轉了個大圈子,吃了冤枉苦頭,所以這是我們首先要把握得住的。
煩惱的行相是什麼?換句話煩惱的體相,然後呢,煩惱的生起的原因是什麼,生起的次第是什麼,它的過患是什麼,這個都已經講過了。這個要一而再地從文字上面認識,而觀察到自己的內心上頭去。你這個病相認識了,然後那個地方才用得著藥。要不然的話,你病根本不認識啊,那就是沒什麼大效果。我們常常說種一個種子,現在學了十二因緣了解了,這個種子,你沒有善法欲去啟發的話,它不會結善果;惡種子,沒有貪愛,無明相應的貪愛,愛、欲取去啟發,同樣地不結果,一樣的道理,這樣。那麼在你沒結善果之前,已經結的惡果,換句話說你雖然要持戒,持,不能持,原因哪裡?他也告訴你,最主要的四個。那個戒律上面,有的地方講四個,有的地方講五個,不管它講四個、講五個,主要的就是這些。
第一個是「無知」,第一個是無知。所以啊,在我們事前一定要曉得我們是在無知當中。前面也說,我們明明無知,還覺得很聰明呢,這個那就無藥可救、無藥可救!還有一 (p161) 種呢,叫世智聰辯,是八難中人。什麼叫世智聰辯?這世間上面很聰明,不但腦筋靈活,啊!是口才又好,講得頭頭是道。結果呢?卻是不能修學佛法,八難中人。為什麼啊?它真正講的道理,是要讓你去認識,哪!你要認識的對象什麼,就是你起心動念。如果你不認識這個的話,你懂得再多是沒有用。現在我們曉得,不但沒有用啊,反而還傷害我們!所以這地方所講的無知,多聽聞的話,應該從這個上頭。
那麼想,講到那個聽聞的時候,前面那個聽聞的軌理等等,我們一定要了解。要不然你不了解這個的話,哎,聽的不是當作耳邊風嘛,你聽的以後你還心裡想:「這個傢伙這樣講,我不相信他,我有我的想法。」如果你有你的想法的話,你不必來聽。往往這樣,就是這個樣。所以聽的時候,必定要具足聽的條件;然後呢,要跟什麼樣的人,如何狀態,那我們重新在腦筋裡面,作個溫習一下。關於這一方面不懂的人,趕快回過頭去,再去檢查,再去檢查。要不然的話呢,你跑得去說:「唉呀,這個不配我胃口!」所以你不是來學呀,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不是來學哦!往往覺得他怎麼這樣講的,好像你是要這樣的─它不是跟你們買東西一樣!所以啊這一點我們要了解,我們要了解。啊!這是我們學的之前,應該有什麼條件,那個時候才能夠用得上聽聞這個。那懂了以後呢,懂儘管懂了,嗯!聽過了,也讓它耳邊風,這個還是非常可惜。喔!講起來啊,就講得好像很有道 (p162) 理,這個。這個第二個「放逸」,不行!
那麼這個裡邊還有一個,特別的有一點叫「不恭敬」,就是我們心裡面生不起那個恭敬心來。這個有它的特別的意義在,特別的意義在。所以我們現在不能進入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障礙重,資糧缺,沒有、不夠的資糧。譬如我們現在隨便做一件事情,到哪裡去,你的路費不夠;你要上學,學費沒有;要買東西,錢不夠,這都是不夠資糧啊!那麼積聚資糧最好的是什麼呢?就是供養,而供養裡邊最重要的啊─法供養,那個恭敬心。你以恭敬虔誠的心,哪怕你喝一口水,你至誠恭敬地供養,就積無邊的福德。如果眼前沒有東西,能夠心裡面至誠相應的話,這個就有無邊的功德,就這樣。反過來呢,法沉沒的因,就是不恭敬,換句話說,就是自己愚癡的因。現在我們癡癡呆呆,正是什麼?正是不恭敬。如果說再加上自己還以為懂得很多的話,世智聰辯,那是八難中人,更可惜!一樣、一樣。
那麼除了這些以外,還有最後理由呢,就是他的煩惱,那習性特別重。他這個每樣東西告訴我們了,了解了這個,然後呢,要努力修學。那麼,昨天就講到這裡,這段話重說一遍,因為它有特別重要性。所以195頁最後一行。
(p163) 【若不如是策勵修學,思違越此,許其罪輕微,於諸佛制放縱而轉,當獲純苦。】
說:「啊,這個沒什麼關係啦,這一點小事情哪!」就「放縱」。這個放縱,不是說怎麼,好像輕視什麼等等啊,就這麼馬馬虎虎。這樣的情況之下,「獲純苦」。實際上呢,這種小地方,我們要從小地方開始。現在我們眼前哪,所以總覺得:啊!這個小小戒可捨。這點昨天特別講過。那麼對諸位,譬如說,正式剛開始修學佛法的,譬如諸位淨人、在家居士來說,有一個最好的機會,譬如我們現在這裡,訂立了隨便的很多小小的規矩,你就把它看成怎麼,這個就是佛制的戒。是,至少在這地方訂那個規矩,是原則就是根據這個的,對吧?所以說,那個重點你要把握住,這是個原則,這個原則是法,拿法來淨化情。你以非常恭敬努力的心情去做,就算做不到,這個心情本身就一直在積功德,一直在積功德。所以啊,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業從哪裡講起?從哪裡開始?就是你那個心裡嘛,這樣。
是的呀!現在我們常常說:「要做啊,心裡就提不起來!」哪,這個時候就警惕了!你為什麼提不起來?正是我們現在的煩惱重、業障重、資糧欠,這個地方如果不警覺的話,你沒有機會了。現在已經重到提不起來了,但是多少幸運,還能夠機會聽見。請問: (p164) 你有機會聽見,你不提起來,結果呢?馬馬虎虎,又每況愈下,等到那個時候連它聽都聽不見了,你就有機會提得起來了嗎?對不對?這是個很重要的實際上的概念,實際上的概念,所以你……為什麼在這個地方我一再說、一再提。這個以前人的經驗,所以佛一直說:「佛啊,沒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沒有一個天生來的,沒有一個佛例外的,都是剛開始的時候,一滴一滴積累起來的。所以現在,就我們從很小的小地方。所以我看見太多這種很小的小事情啊,我所接近過的很多善知識,他往往在這很多小的地方啊,很注意。我當時就覺得:「哎呀,那何必這種小地方呢?」後來慢慢地了解了,就是你在那個小地方慢慢注意的話,這是你做得到的地方。你能夠這樣慢慢地、慢慢地注意的話,大地方就做到了。
這一點哪,特別注意!特別注意!否則大而化之的話,那永遠只是嘴巴上面講講,下一生多半是會是什麼?如果沒有做壞事,啊,人倒還是滿好的,投,很可能鸚鵡。哎喲,你看起來覺得你漂亮,叫起來聲音也滿好,但是就是個畜生。現在很多這種典型的例子,這個因果之間哪,你很明白地可以看得很清楚。所以當你了解了以後,我常常說,我跑得去看見鴿子,我就覺得,啊,我就覺得叫作「和平鴿」。欸,牠前生哪,這種人就是你看見的,啊,很好的,但是呢牠本身的引業就是個畜生業,就是愚愚癡癡的,這樣。我們 (p165) 眼前所以千萬隨時隨地注意,不是說表面上面做得叫人家滿歡喜就行了,你內心當中你的業是什麼,這個才是最重要的。而這件事情,問我們自己內心最清楚、最明白不過,最清楚、最明白!所以不要說它:「唉呀,這個小地方啊!」反過來,真正我們下腳的地方,就是這個小地方。現在繼續下去,
【如《分別阿笈摩》云:「若於大師大悲教,起輕微心少違犯,由是而獲苦增上,折籬失壞菴沒林。現或有於王重禁,違越而未受治罰,非理若違能仁教,如醫缽龍墮旁生」。故應勵力,莫為罪染。】
那麼這個經上面這麼告訴我們:對於我們佛所制的這個教法,這個他完全是大悲大慈,然後呢大智慧所遺留下來,幫忙我們解決真正問題的最圓滿正確無誤的方法。你稍微起一個「輕微」,輕就是不重視,稍微一點不重視,覺得:「哎呀,這個馬馬虎虎啦!」稍微違犯啊,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只有獲得「苦增上」哦!不是說我們現在這裡的懂了─尤其是懂了;不懂,你根本無所謂輕、無所謂敬嘛!對不對?你根本不懂嘛!現在你懂了又不擺在心裡面,這個就是輕視。
這個我們也很容易衡量得出來,我們平常的時候心裡面重視的什麼?哎喲……然後 (p166) 呢,這個世間的,普通一般事情我們都很重視它,然後呢身體一點點小小的事情,都很重視它,一點小小的利養都很重視它;但是對佛法的東西,一比,馬上比得出來了。佛告訴我們怎麼做的?然後我們自己的概念怎麼做的?你一比啊,這個輕重就分出來了,這個輕重就分出來了,所以這個「輕微」就從這地方。
如果你要真的獲得快樂去掉苦的話,注意!那就要把佛法這東西啊,慢慢地把它這個分量提高,分量提高。你如果說不能這樣做的話,那麼,對不起,就像什麼啊?「折籬失壞菴沒林」。「菴沒」是種果,菴沒是種果,到底這個果是什麼,我不敢肯定,我想像當中可能是像芒果一類的,反正非常好吃的,很好的一種水果。那麼這個果啊,它有很好的保護,現在你把那個保護弄掉了以後啊,對不起,那個果園就糟蹋掉了。現在一樣,說我們現世,如果對世間的王法有所違犯的話,可能你會逃得掉。但是對佛法這個制的戒,這個因果的道理,你違反了以後啊,那一點一滴都會感得果報,就像那個醫羅缽羅龍王那個公案。
醫羅缽羅龍王是什麼一個人呢?他好像是迦葉佛時代的時候,這個哪一個佛我不能肯定,總是過去七佛當中的一佛。這我的印象是迦葉佛,因為這個公案看得太久了。他是個修行人,非常努力的修行人。那他自己在這個禪觀經行─不像我們現在,喔唷!高樓大 (p167) 廈樣樣現成哦─他就在那個尸陀林裡面,坐在那個樹底下。那種樹也沒有人去修飾,那個樹葉那垂下來,那經行的時候那個樹枝老碰到他頭,「嗯!這東西很討厭哪!」後來想:「欸,這個不對!這個佛制那個戒律說這東西啊,不能折那個東西的。」他就想:「大的戒律嘛是對,那個佛制那個戒是沒有意思啊!」他就起了這麼一個念頭,「嗯!」心裡:「怎麼這個,這個又不能碰它,佛制那個戒幹什麼?」就這麼一個念頭。他是個很認真的修行人了,就這麼一個念就墮落了。墮落了以後,然後呢,幸好他那個正見增上,以後後來又到了釋迦世尊乃至於,一直墮龍。牠那個龍的頭上啊,有一個醫羅缽羅樹,這個樹是臭得不得了,而且上面有各式各樣的蟲,專門那個龍的鱗當中,那個小蟲鑽進去,牠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唉呀,又臭又痛苦!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解脫,就是對這個起了這麼一念不恭敬。
所以我們要注意喔!你平常,我們要心裡面心心念念,要對小小戒啊,像大戒一樣,恭敬珍重。那個時候你努力向上的話,雖然不一定做得到,但是不會遭到這種惡果,這我們要了解的。為什麼?因為你的業本身,心業、起心動念之間,你一心恭敬,一心好樂。所以千要不要,哎呀,馬馬虎虎讓它去啊,不管它啊!就這樣。而現在的心裡面一直跟那個煩惱相應的,這個是我們特別重要的,特別重要的!
(p168) 所以在我們寺院裡面,為什麼我們處處地方要提醒:為什麼要到寺院?哪!就是隨時隨地,啊!跑到佛堂看見:「哎呀,佛在這個地方!」跑到教室:「法在這個地方!」看見同修:「僧在這個地方!」處處地方拿這個東西來提醒我們,這是有它的特別的原因的。那麼你現在看,這一位醫羅缽羅龍王啊,他是一個這麼修行的人,可是他對佛的這個教法,他起了一念輕忽之心,然後覺得:「這種真是不對勁!佛制這個真是沒道理!」就這樣害了。由此我們可以想見,我們現在在這樣的一個好的環境當中,你如果是覺得:「唉呀!這個討厭,這個……。」那遭到什麼果報啊?哦,這個很嚴重哦!這樣。
所以說起來呀,並不要你費吹灰之力,問題就在哪裡啊?起心動念之間。這個,你說它難是難極了,說它容易是容易極了。因為你坐在這裡,閉上眼睛,躺在那裡乃至於,就是你腦筋怎麼去想它嘛!如果你恭敬、尊重、隨喜、讚歎,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睡大覺,也在增長無比的功德。
所以反過來,如果你這個腦筋是沒有的話啊,就把你磕頭念佛,這個真對不起,你還在那兒墮落,因為你腦筋裡想的不相應嘛!「唉呀!這個地方真麻煩!要這麼作這個課,要拜那個佛。」但是你又沒有辦法,心裡面哪,委委屈屈地拜,豈不是跟牠相應嗎?牠是個典型的公案,千萬注意!那麼碰到這種情況的話呢,是,說:「現在我聽見了這個,哎 (p169) 喲!要我相應,但是相應又做不到,那怎麼辦呢?」不要怕!那個時候你心裡面,檢查到你的不相應,然後呢你說:「現在我不相應啊,我要努力啊!這是我的罪障呀!」這個對了,這個心本身就是跟法相應的心。
大家還記得吧?前面告訴我們正修的時候的前行,第一個皈依。但是呢,如果你罪障未除,資糧未集的話,雖然你要皈依啊,皈依不起來。為什麼不起來?沒講理由。現在我們懂得了,原來我們煩惱的現行很重,宿生的這個等流習性很重。所以現在我第一個認得它,認得它、對治它,對治它─這不是在修行嗎?所以儘管現在是不相應,可是你認得它不相應,然後你深生慚愧,說:「我要努力!我要努力!我要努力!」這個就在修行了,這個本身就是隨順正見了。然後這個因,步步只要走的話,自然而然你每天一直在賺錢,賺什麼?法財之錢,跑到這裡來的目的就是這個嘛!這個是個重要的概念喔!說它容易,所以容易極了,絕對容易!你有了這個概念,然後呢你去做什麼事情,啊!那自然而然處處體會,教你說念書固然好,拜佛固然好,做事也好;然後有人罵你,罵你也好。對!幹什麼?「欸,淨除我的罪障啊!成就我的忍辱啊!」這不是行了嗎!
所以這個第一個重要的概念,什麼呢?就是那個時候,這個正知見。這個前面告訴我們,修學佛法的最重要的正知見。然後呢修學佛法第一步是戒,戒當中第一個是什麼?無 (p170) 知對治。我們不是沒有能動腦筋的這個力量,而是說以前這個腦筋動到哪裡去了?動到錯路上去,叫它無明。無明的特質,根據無著、世親菩薩的解釋─對真實的意義是不了解。因為你不了解,儘管你去想,想的都是錯的。所以不是沒有想的能力,不是不會想,而是想錯了。所以現在呢,正知見,改過來;改過來呢,你還是用這個想,想對了就行了嘛!就像一把寶劍、就像鈔票一樣,做壞事也是它,做好事還是它呀!所以不要把鈔票丟掉呀,要把那個鈔票善為利用,而這個東西也只有人道才得啊!所以到這個地方的話,我們應感到慶幸、感到高興,珍重地利用它。所以這個是我們應該努力的地方呀!千千萬萬不要「為罪染」!
但是啊煩惱太重,有的時候就是你稍微不注意呀,那麼又要誤失掉了。不要說我們哪,祖師都是這樣,我這個地方說一個公案。明末四大師,明朝末年離開我們現在四百多年,所謂憨山大師、紫柏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兩位禪宗的大師,兩位淨土的大師,那真了不起。紫柏大師,當年人對他尊重,不敢稱他,稱他為「尊者」。哇,那尊重到絕點!他已經大徹大悟了。他的習慣,平常吃飯之前一定先要禮佛,那麼禮完了佛以後然後吃飯。嘿嘿!那一天哪,他不曉得有點什麼事情,好像來了個信徒朋友,他談得滿起勁,吃飯了,忘記掉了!哪,你看,以這麼一個大徹大悟,已經成為一代大師,他居然還 (p171) 會忘記啊!可是他忘記了,作法跟我們不一樣喔!我們忘記了,「唉呀,今天怎麼忘記了!」我們最多這樣已經好了,說不一定還說:「唉呀,這個事,算了、算了,這麼麻煩!」後來也就不要拜了,那是更糟糕。
他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話,「欸!這個無始以來的習氣,真如油入麵!好好地痛切……。」然後呢,自己就趴到佛面前,叫他的侍者:「來!好好地打!」先跟那個侍者說:「今天有一個人犯了規了,你要代我去罰他。」那個侍者說:「欸,對呀!」那個師父告訴他罰,那師父命令他嘛就罰。結果帶他到大殿,結果他自己把衣服褪下來,躺在地下:「打!」欸,一看,打的老師,「欸,這怎麼可以呀!」然後呢,不打又不行,就輕輕拿著個板。「不行,一定要打!」打了還不行,「還再打!」然後這個侍者實在沒辦法了,就最後,他說:「打得兩股盡黑!」換句話說,打得屁股上面那個血,統統打紫打黑,這樣啊!那是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他後來說了一句話:「眾生無始以來的習氣,如油入麵哪!」你把那個油擺在麵裡,拿得出來吧?一點拿不出來,你不把它好好地這樣去的話,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哎呀!當時我看了好感動啊!
所以我們現在啊,就是不但不去對治,還處處地方寬慰自己:「哎呀,我為了什麼呀,為了弘法呀,那為了利益眾生哪!你這樣做的話,他們不來啦,他們什麼啊……。」 (p172) 唉!這是大菩薩境界啊,我自己曉得我是個兔子,不敢跟他們走啊,只是自己反省就得。這是以前的人哪!我想到我自己的老師,我也有一個公案。那時候我們已經在,仁法師,那是在這個美國佛教會,我們這個後面那個禪堂,它因為要打坐的關係,所以平常不要穿那鞋子進去。平常我們這裡到大殿都穿鞋,不管什麼,在美國一般大家沒有脫鞋這個習慣,當然家庭都是地毯啦!不過這個裡邊哪,是因為打坐,穿了鞋子進去不好,那麼後來大家決定脫了鞋子進去。
他老人家,這個到了冬天,看書總在這個地方,搬一個凳子進去了。搬一個凳子進去呀,那一天,這決定了這個法則以後,他進去的時候忘記了,把那個鞋子穿進去了。他只有一個人哪,要我們的話,趕快出來了,我把那鞋子脫掉了嘛就算了。然後呢,他大概想起來了,事先我不知道,我就看見他老人家跑進去。然後呢跑出來,跑出來穿好鞋,穿好鞋,砰砰砰砰,再跑去,跑到門口脫掉了鞋,然後再跑進去;再跑出來、再做。「砰咚、砰咚,幹什麼呀?」我出來看,站在後頭。他一個人做得非常起勁,老做,他也不理我,一直做了幾十遍,然後做完了以後呢,磕頭。你曉得他幹什麼?因為我跟過他多少年,啊!我當時感動得啊,不得了地感動!沒有一個人看見他哦!所以我覺得,啊!原來真正所謂修行人的榜樣,就是這樣!修行人的榜樣,這樣。
(p173) 後來他大概也曉得我了,他也說:「唉!習氣難改!啊,不痛下決心啊!」就這麼一句話,告訴我這個。他自己就這麼、這麼輕微的一件事情─穿那個鞋子跑進去了。欸!發現了,馬上起來。然後呢,跑到門口,把鞋子脫掉,再跑進去;然後呢跑進來,再跑進去,跑得個……。而且他做起事情來,這裡有人曾經聽說過他做,拿出全部精神跑得去,就做這麼一件事情。這個是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就是我們哪,心裡面應該依存著什麼方式,你能夠這樣去對治的話,一定問題可以解決。所以說,如果有了違犯了。
【◎ 假設已染,莫不思慮而便棄捨,當如佛說還出罪犯,勵力悔除。】
不要馬馬虎虎哦,要像佛講的努力去悔除哦,努力去悔除哦!現在我們不但如此,我還常常聽見,有的時候比如說,那個師長也好,旁邊同修也好,說不配自己胃口,人家說:「那你不要去理他,他反正沒辦法你嘛!」唉呀!我聽了這種話心裡面真膽戰心驚啊!說不定啊,我自己也想,要以前我碰見這種情況,人家這麼,我還覺得:「欸,這個好朋友安慰我。」這種人最可怕呀!他覺得這就人情來安慰你,倒是沒有錯。如果我現在的話,不要說我絕不勸人,我聽見這種話,連忙掩起耳朵走。這個是我們要注意的,這個我們要注意的。這個千萬注意!就是我們在概念上面,第一個應該認識。
【《梵問經》云:「於彼學尋求,及勤修彼行,終不應棄捨,命難亦無虧,常住正行 (p178) 中,隨毘奈耶轉。」】
引經證上面,應該從這個地方去努力尋求,「彼學」,對於這個,就是前面所學的學處。記住喔!這個「學」常常記住:我是來學佛,還是來學我?如果學我,對的,那「我覺得這個事情這樣的,我覺得這個事情這樣的。」你做對了,因為你本來就學我嘛,對吧!當然「你覺得、你覺得」沒有錯。現在呢,不是,要跟他學。如果要跟他學的話,當他這個概念跟你不相應的時候,你立刻檢點了:「對了,對了,那他是這麼說的,我是這麼想的,問題來了。」然後呢,你仔細地要把他佛三寶說的話認識,他的內容什麼?我為什麼做不到?這個一個一個找出來。
然後呢,了解了以後,努力去修,絕不可以棄捨。乃至於「命難」,乃至於有生命危險,有生命的困難哪,也絕不虧損。一直安住在這個如理相應的作,照著《戒經》上面的規律而作。因為命你可以失掉,其實你不守護,這命到後來還是死耶!這個很簡單哪!但是你如理去行的以後,捨掉這個命啊,得到的結果呢?唉,這個苦苦惱惱的娑婆,為老病相循之身啊,你就到了安樂地方去了,那不是求之不得嗎?所以我們經常把那個概念,擺在腦筋裡轉,這是最重要的,到那時候你自然做得到。所以
(p179) 【《成就真實尸羅經》云:「諸苾芻寧可離命而死,非可毀壞尸羅。】
所以諸位比丘啊!你寧願為了守戒而送命,而不可以為了命壞戒啊!為什麼呀?
【何以故,離命而死,唯令此身壽量窮盡。】
最多送掉這一生!
【毀壞尸羅,乃至百俱胝生,常離種姓,永失安樂。當受墮落。】
你如果破了戒了以後啊,害了,害了!害到什麼程度?第一個「常離種姓」,不但你出家沒有份,就是你永遠就算投在人間哪,是永遠是下賤。那個種姓有兩個:一個呢,跟佛法相應的種姓,一個呢就是世俗上面,就是比較好的出身,都是下賤。「永失安樂」,乃至於人天當中得不到,而要墮落。時間,「百俱胝生」哪!這一生常常要近百年,百俱胝生的話不得了地長遠哪! “
【此具因說,故當捨命而善守護。】
不管若因若果,我們這個地方應該了解啊!所以命可以不要,戒絕對珍貴,絕對珍貴!
(p180) 【若不能爾,則應審思,我剃鬚髮披壞色衣,空無所義。】
否則的話,想:「我剃了頭,披了這件衣服,我幹什麼啊?作這個事情,幹什麼啊?空無意義啊!」這個前面暇滿的人身哪,好好思惟。
【如《三摩地王經》云:「於佛聖教出家已,仍極現行諸惡業,於財穀起堅實想,貪諸乘具及象車。諸不殷重持學處,此等何故而薙頭。」】
對於佛,按照著佛的聖教而來出了家,結果呢,我們作了些什麼?「仍極現行諸惡業」,現在我們了解了「現行」,現行上面還講個「極」,這個字我們可以檢查一下,它有個道理的。就是教我們現行一下清淨,的確是慢慢地來,可是我們心心念念,至少那個時候你的正見本身已經建立起來了。然後呢,這個由於這個正見為導,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自己相應了。所以這個地方,現在這個情況,我覺得非常高興,大家都戰戰兢兢,就是把那個把握住這個東西,「我要努力做到,我要努力做到!」這千萬不要說:「哎呀,沒關係啦!」然後別人說了以後,「你也理他的,你去管他的!」這種念頭是萬萬起不得,萬萬起不得!所以隨時隨地有任何事情發起來了:「嗯,怎麼我又不相應,我又不相應!」
(p181) 所以昨天晚上我講,假定你真的相應的話,這個人沒有道理地跑得來罵你,也是你的善知識,這個蚊蟲來咬你,也是你的善知識,沒有一個不是你善知識,沒有一個東西不增長你的功德。靠什麼?就是你內心當中那個正知見哪!所以在這一點上面我們了解,假定你仍舊在業現行當中,你忙的是什麼?「財穀」啊這些東西,忙這些這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啊!「貪諸乘具、象車」這些東西,就是我們都是世間那個。而「諸不殷重持學處」,他不努力地、認真地努力持,「學處」就是戒,不好好地持戒。這個地方所以講學處的話,他不講戒,一方面隨順這個文字;一方面這個學處,就是說:喏,這個不僅從這個行相哦!你要懂得它的內在的意義哦,然後擺在心裡邊,認真地照著去作哦!如果你作不到,你何必剃頭呢?何必剃頭呢?是啊!所以說,是,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特質。
【若欲逃出有為生死,趣解脫城,壞戒足者,非僅不能實行,反當流轉生死,眾苦逼惱,】
說我們現在幹什麼要來的啊?我們要逃出這個有為的三界輪迴生死苦海,要想到解脫城,靠什麼?靠兩隻腳。這兩隻腳是什麼?戒。結果呢,現在你要這樣去做,把那個戒足把它弄斷掉了、弄壞掉了,請問你怎麼辦哪?你要到哪裡去,腳切掉了,一點用場都沒有啊!反而更加流轉哪,不但更加流轉,還要眾苦逼迫啊!
(p182) 【并及譬喻如《三摩地王經》云:】
還有譬喻等等,這個經上面也說,
【若人為諸盜賊逼,欲活命故而逃避,如其人足不能行,仍為賊執而摧壞。】
就像遇見了強盜,要逃,結果那個腳弄壞了,對不起!那逃不了,還是被抓到。
【如是愚人毀淨戒,而欲脫離諸有為,由戒壞故不能逃,為老病死所摧壞。】
就這個愚癡的人哪,毀壞了這個淨戒以後,這種狀態什麼呢?哎呀,他雖然想脫離有為的生死,但是對不起!他方便─方法毀壞了,那沒辦法,仍舊是「為老病死所摧毀」。是,對我們現在來說的確的,有的是外緣難捨,有的是內緣難捨。不管是外緣、內緣,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我們常常說:哎呀,這個人情啊,也說不過去啊,那個人情呀,說不過去啊!你注意哦!你跑到這地方來,談人情的,還是談佛法的?這個地方並沒有教你捨棄人情哦,正因為你要顧全人情,所以你要修學佛法。
請問你這個人情是騙人家,還你真是幫人家?假如騙人家,那我們不談,本來你就騙人家。假定你真的幫人家,拿什麼東西幫人家?拿佛法,真實的利益是拿佛法,對不對 (p183) 啊?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那個小孩子你是的確對他好,然後呢,那個小孩哭鬧要吃那個毒藥,請問你給他是不給他?這我們真正要從這個地方看喔!這個也捨不得,那個也捨不得,不要到這裡來,準備好你再來。跑到了這個地方的話,千萬注意哦,至少心理上面一再特別注意!這一點我們要注意的,這一點我們要注意的。不是說現在教你一下丟掉,是的,至少第一個始終注意─正見建立起來!
【故此經又云:「為著居家服我所說學處,爾時諸苾芻,亦無此學處」。】
嗯,到末法的時候就是這個現象。他說到了那個時候啊,我對在家人講的,那是簡單得不得了,一共五樣東西,到那時候出家人都做不到。
【為近事說五種學處圓滿守護,苾芻亦無。】
就是這個。
【若於此時精修學處,其果猶大故應勵策。】
啊!這句話我每次看到,眼睛張得特別大,特別興奮,現在就是這個時候。是的,現在這個時候,真正要學是難學極了!但是正因為難學,啊!你能夠努力去做到的,這個功 (p184) 德、這個果,是特別大、特別大,特別大、特別大!所以如果說,你只要真正地能夠把正知見建立起來,這是我們現在賺大錢的最好的好機會哦,的的確確是賺最好的好機會哦!
我今年春天還聽見這麼一個事情:蔡居士,對了。那次在洛杉磯,他就告訴我,他當初,他自己家裡只有一個人信佛,噢,他家裡人人反對他,人人反對他!但是他學了佛以後,這個人倒是真有善根,他處處地方,道理雖然不懂,做起來實在非常盡心盡力地做。深刻的道理不懂,他覺得佛慈悲為懷,要幫助別人,損害別人的不做。那他有一個姑媽生病,不曉得生什麼,生癌症,反正就是不治之症,而且痛苦無比,那麼到後來因為這樣,所以大小便失禁什麼等等,這樣。那麼他總是經常侍候她,侍候她了,他家裡的人不曉得什麼原因,總歸處處地方反對他,就是這樣反對他。他一心一意地求啊,這個樣。那麼後來他去朝什麼,朝什麼承天寺啊,還不曉得什麼,這樣地去拜。
他有一趟說,他一大早因為要侍候姑媽,所以天沒亮就跑得去。跑得去啊,那個大概是什麼有一個問題,好像問旁邊一個人,那麼正好旁邊一個人機車那裡走過去,他就問。那個被問的那個人說:「年輕人哪!這個好好的路不走,你走這個路啊!」就告訴他這一句話。欸,他這個話,為什麼跟他莫名其妙地說這個話,他也奇奇怪怪的,就這樣。然後呢,然後就不管了。回過頭來一看,這個人也不曉得到哪裡去了,他心裡還疑神疑鬼的, (p185) 不管了,他就拜。然後呢,他還是就拜啊拜到……。那個時候,那個天又下雨,台北那個天氣啊,就拜得渾身是泥,渾身是。跑到那個山門當中去,那個時候還早,唉!他就累得不得了,他想進去休息一下,那敲敲門。開門出來一看哪,這個人渾身泥鬼,「這麼一大早人家還沒起來,你來幹什麼?」他就:對啊!他也沒辦法休息,他就回去了。
哎呀,那是拖累得一身疲憊不堪,本來想休息一下,那麼他回去的時候,那個姑媽,哎呀,那個痛苦不堪。他後來想了半天,那不管怎麼樣,我還比較好的,我既然我要學佛,先把我姑媽弄好來再說。然後他辛辛苦苦啊,那個眼睛又睜不開那個樣子,他姑媽說:「你幹什麼?」「啊,我去朝山。」「你呀,這個山有什麼好朝?」「姑媽!你就這個病,我就代你祈求啊!就這樣。」然後那個姑媽聽了很感動,欸,居然被他所感動,從此以後他家裡也感動。後來他那個姑媽,因為他的影響,也是再痛苦她也拜佛,居然拜拜、拜拜,欸,妙咧!後來那個醫生也莫名其妙地覺得,不曉得他那個病人怎麼居然就好掉了。那這個人還現在,可惜的是我,因為當時也就隨便說過去算了。
所以我以後有太多地方想起來,這心力本身非常重要。平常的時候就是我們沒辦法真正提得起來,如果你真正地能夠有這樣的,猛利提起來,它是有它的。可是這裡我並不鼓勵大家這樣來做哦,我們大家不可能的,說你提得太猛,第一天可以,第二天塌掉了,倒 (p186) 不如不提,不如不提。我這個地方的故事的重點,只是告訴我們大家,你只要真正地把它轉過來,它一定會見效果。那麼現在呢,在這地方有完整的次第告訴我們,你照著這個完整的次第這樣去走上去的話,這個前面我們說的困擾,一一都會解決,一一都會解決。我這地方是說,特別是「精勤學處,其果猶大故應勵策」,我看見太多這種事情。
【即此經云:「若經俱胝恆沙劫,淨心以諸妙飲食,傘蓋幢幡及燈鬘,承事百億俱胝佛。若於正法極失壞,善逝聖教將滅時,晝夜能行一學處,其福勝前俱胝倍。」】
你經過恆河沙劫數,恆河沙已經是不得了的一個數字,恆河沙的劫數去供養。不但淨供養,而是淨心供養。拿什麼供養?最好的妙飲食等等。不但供養一個,「百億俱胝佛」,你想像得到這個功德吧,不得了、不得了地大啊!下面說「正法極失壞」,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候,那個時候佛法快滅的時候,你能夠晝夜持一個學處,它這個福啊不是勝前一倍、兩倍哦,「勝前俱胝倍」。
所以我想到這地方,我覺得:「哎呀,我們現在忙的這個東西,還忙著大造廟啊!」那天老和尚還說:究實說來,造廟不是我們的事情耶,造大廟不是我們的事情,造廟是護法的事情,在家人的事情。我們幹什麼呢?我們持法。啊!這樣,我們是蓋廟呀、供養 (p187) 啊、朝聖哪!我的感覺不是,不是這樣。我的感覺什麼呢?蓋什麼廟?蓋心廟;供養,供心法;朝聖,朝心聖。你在心裡面去朝,你在心裡面去供,在心裡去蓋,這個是最重要的!就是怎麼內心上面─幹什麼啊?持這個學處。學處的特質是什麼?「破煩惱」,就這麼三個字,就是這樣。
現在心裡面哪,被境風所飄,唉呀,飄飄搖搖,那麼為這個所轉,看見了這個東西以後,看見別人蓋了廟,你心裡也羨慕:「我也蓋個大廟。」對不起,這個功德還是有的喲,但是呢,畢竟這個我們重點不在上頭。假定你發了真正大菩提心為了利益眾生,喔,那不得了!那個是讚歎,那是讚歎。所以這個地方最重要的,問題不在形象上面,問題在內心上面,這個自己檢查一下,最清楚不過,最清楚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