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愛心樹遍人間

那天天空好晴朗 我們種樹忙
一棵一棵小樹苗 種在校園旁
揮揮汗 看看天
胸中的志心萬丈延
小樹苗快快長 伴我一起妝點校園
一棵一棵愛心樹 我願植樹到天邊
願這綠蔭遍人間 永遠妝點人世間
永遠妝點人世間
看天空飛翔的大雁 請歇在我校園
看著盎然的春天 看著盎然的春天
看天空飛翔的大雁 請歇在我校園
看著盎然的春天 看著盎然的春天
線上聆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_ovyffnOM
對樹的感覺
慧蘋:
我家前面的櫻花樹,大約10年前買的,種了5、6年都不開花,7、8年後才開始開花,全家很高興,後來就沒開了,去年開了3朵花,期待它今年是否會開花。
志崇:
我是非常喜歡樹的,喜歡木頭的香味,尤其檜木實在太香了,之前去花蓮糖場,那邊賣的木頭非常的香。過年去車埕車站,那邊的木頭也是非常的香。幾年前在南部家裏種了一棵桂花樹,桂花樹本來小小的,因為種在我媽的菜園旁特別有肥,幾年之後長的好高好高,大約一層樓高,而且樹枝長的非常荗密,回家後門一打開,有開花時,就可以聞到桂花的香氣。
羿嫻:
對樹沒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來新竹住外面,住的房邊有一棵很大棵的榕樹,小時印象阿公阿嬤說榕樹是比較陰的,我每騎機車出門看到榕樹,回家還是會看到榕樹,心裏都會有疙瘩在。因為去算命,跟老師說住的旁邊有一顆榕樹,老師說這顆榕樹對妳很重要,因為這棵榕樹,你工作上會有貴人,所以為什麼我一直住在我現在住的地方,我對那顆榕樹,從一開始我對它有點害怕,到現在我對它非常喜愛,雖然它只是一棵樹,在我心中是有不一樣的感覺。
姿瑩:
這星期跟週六班的偉森一起出遊,去他家的露營地,結束後去台三線蓮台山,發現那個地方非常、非常美,而且那個地方樹佈置過,整山的櫻花、桃、李,擺設的非常美,是用彌陀經上面的擺設。
明毅:目前在種有機菜,手酸到半夜會醒過來,會繼續種菜原因是因為得五十肩,右手筋膜沾黏,第一次碰到想尋求怎麼治療,說要靠自己復健,要爬牆,等清明菜長出來歡迎大家來參觀,有興趣也可以來勞動勞動。
怡萱:朋友分享賴桑種樹,聽了很感動,有一個人花錢去買了垃圾山,利用很多貨車去清除之後,他就開始在山上種樹,他種樹過程家人不是很諒解他,小孩都沒在顧,就是早上起來後就去顧那座山,去澆水、去灌溉,等到小孩子大了,去看他爸爸的那座山,他突然用手環抱那個樹檊,他突然感受到他爸爸的愛這麼偉大。
培珠:
聽到賴桑種樹的故事,去賴桑的兒子開的雲道咖啡店去喝咖啡,覺得太棒了。後來有次跟別人分享雲道咖啡的故事,結果換得另一個故事,有個人在馬告種樹,那邊很多原住民喝醉酒,跌落山坡,那對夫妻默默的在那種樹,希望原住民不要跌下去。

【科判】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P28LL4 若念唯此 ~ P29L1 謂正直住

【廣論原文】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雖能正住,若無簡擇善說正道,惡說似道,二事慧力,猶非其器。故須具慧解彼二說,則能棄捨無堅實品取諸堅實。若念僅具二德足耶,縱有此二,若如畫中聽聞法者,全無發趣,仍非其器。故須具有廣大希求。釋中更加敬法法師,屬意二相,開說為五。若如是者可攝為四,謂於其法具大希求,聽聞之時善住其意,於法法師起大敬重,棄捨惡說受取善說。此四者之順緣謂具慧解,棄捨違緣謂正直住。

【白話消文】

若是想只具有正住的功德就夠了嗎?雖然能正住,但如果沒有辨別善說正道和惡說似道二者的智慧,仍不算聞法之器。因此必須要有明辨善說正道和惡說似道的真實智慧,才能棄捨虛假、不實在的東西,而得到真正堅實究竟的正法。如果問:修學的弟子只具備正住、具慧二個德相,是否足夠?即使具有這二種德相,若像畫中聽聞佛法,內心沒有一點希求好樂的意樂,仍非聞法的法器。所以,弟子的德相還需要有廣大的希求心。在《四百論釋》中,又多加了要恭敬法與法師,以及屬意(一心貫注)二個條件。如此,而成為善弟子的五種條件:正住、具慧、希求、敬法與法師、屬意。把這五種條件,總攝起來成為四種,一是對佛法具廣大希求心;二是聽聞時要全神貫注、無雜染心;三是恭敬法及法師,第四是棄捨惡說,受取善說。這四個條件裡面,可以跟著老師學下去的順緣為具慧,棄捨心中的違緣,需要靠正直住

【整理】弟子須具備的條件:

《四百論》正住、具慧、希求三個條件
《四百論釋》正住、具慧、希求外再加上敬法法師,屬意共五個條件
宗大師再收攝為法具大希求,聽聞之時善住其意,於法法師起大敬重,棄捨惡說受取善                        說共四個條件
這四個條件當中,能夠跟著老師學下去(順緣)的條件是具慧,排除障礙(違緣)的條件                    是正直住

【四家合註】

第三科、說明各項條件的特徵:其中的正住,是指沒有偏執。 若有偏執,就會被它蒙蔽而不能看見功德,所以無法獲得善說的義理。就像《中觀心論》所說:「內心被偏執所苦,終究不可能證得二種寂靜涅槃之道。」所謂偏執,是指貪執自己的宗規,而仇視其他法派。 初學者大多數由於過去的習慣而傾向於貪瞋的偏執‧ 所以必須省察自心相續,拋棄這樣的偏執。《菩薩別解脫經》中說:「應當捨棄自己的主張,敬重並安住於親教師與軌範師的旨意。」若想:「這樣就足夠了嗎?」雖然正住,如果缺乏分辨善說清淨道與惡說相似道二者的慧力,仍然不堪為法器。所以必須具足能理解上述二者的智慧,以此捨棄沒有意義的方向,獲取真正的利益。若想:「只須具備這兩者便足夠嗎?」即使具備這二者,但如果就像畫中的聽者毫無行動,仍不足為法器,因此必須心懷熾烈的希求。《釋論》中又再加上恭敬法與說法師,以及傾心專注,說為五項這僅是開合不同所致。第四科、成就具備四種條件的順緣與棄捨此四的違緣的差別:如此則可歸納為四點:熾烈地希求佛法、聽法時全神貫注、深切地敬重法與說法師、棄捨惡說而受持嘉言。這四點的順緣為具足智慧,棄捨違緣則是正住。

【蒙娜麗莎的微笑】

凱蕯琳華森是一位初出茅蘆的女老師,到了校風保守的衛斯理女子大學任教,教那些女孩兒藝術史概論……..
Q1:您認為這些學生是好學生嗎?她們好在那裏?若覺得她們不夠好,不夠好的原因是什麼?
Q2:老師用另一種方法上課,學生的反應是什麼,有些什麼樣的改變?
Q3:老師告訴學生,未來分數不是我打的,為什麼?
水珠:
1、從學生的態度及初發心來說,覺得不是那麼的好,從後來往前推,覺得學生有點死讀書,因為這只是教材內它能夠知道,教材外就是一無所知。
2、第二堂課後學生態度上是不是有什麼的改變?感覺態度上學生仍然居於傲慢的心態、自滿、驕傲的心態。當老師出現教科書外的題材時,學生剛開始是很震驚的,震驚之下試圖扳回局勢,覺得他們也是很有能力的,但是似乎也是沒有成功,不過藉此她們應該有一番小小的思考,覺得到底要如何來評論藝術..等,就會有放下以前的框架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引發出自己的思考。
3、重點的字眼,未來是類似社會來幫妳打分數,這點是出自於學生,她們還活在象牙塔裏的時候,覺得是說教科書能夠掌握之後就掌握了全部的分數還有人生的成功,但是實際上來講這不過是在人生某一個角落而已,出了這個校園之後是五彩繽紛或者是各方面人對妳的評價,所以我覺得這是這些學生有些自滿及還沒看到天外有人的譬喻。
芬芳:
衛斯里是一所新娘學校,類似以前的世界家專,老師來自於鄉下的一個州,第一個問題,大家是好學生還是不是?老師一定很喜歡在課堂上先複習、每個人對答如流就是好學生,可是以老師她想要教給這些學生的,其實她想要她們跳脫思考的框架,因為這個學校其實他們教的都是制式的知識,因為他們教的就是未來要服侍好老公,在家裏做一個照顧家庭、照顧小孩,做一個好妻子,老師她在裏面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就是她要新增一些不同環境把她們的見解打破。第三題類來由誰判定,裏面講的他,是指她們未來的老公,最後這個老師有去改變一個學生,那個學生真的是跳脫那個框架,然後追尋她自己真正想要的學校,然後真正學習到她真正想要的學習。

【聽師父音檔】

1、平常現在太多人歡喜講,這個金剛經是最上乘,的的確確是最上乘,它告訴你破相,不要執著,所以我們說:你不要執著嘛!你這麼執著幹什麼?對啊!不要執著嘛,所以早晨你何必說一定要上早殿的時候,說那個分秒無差,反正我三點鐘睡不著,三點鐘也可以,想睡的時候,八點鐘也不妨,你不要執著嘛!你說這個話,有沒有道理啊?
凱勛:
我認為是錯的,是是而非的,有同學認為是對的,因為為什麼要看的這麼緊張,3點起來,8點起來,只要能夠起來就好了啊,人生還是持續的過嘛,我認為是惡的,因為我常常會跟我兒子說:「兒子啊!人生就是這樣,你一定要努力去做」。可是常常跟他講了人生之後兒子就會說:「爸,人生就是這樣嘛!短短的你幹麻逼我呢?我寫不寫明天我還是會去上學啊!」,聽起來好像很對,我又想了一下,不對啊,你現在沒有好好的照步驟去努力去做的時候,你已經開始給自己鬆解了,也就是沒有責任感,那人生真的就是黑了,所以我認為是錯的。
水珠:
我覺得這句話講的是沒錯,只是說每毎人的程度不一樣,假設以修練來說,每個人的修練的層次不同,於是所說的話不能高階低用,就是說不能夠取用高的來做引用,譬如說我們是一個緊張的人,那人家說你不要緊張,這個事情慢慢來等等,可是如果一個就是懶散習慣的人,他聽了這句話覺得對啊,你看隔壁的人,媽媽都跟他講說,不要太緊張…等,可是這是應用在每個人的方法與程度等等的不同,不能混為一談,所以他說的話沒有錯,但是應用上來講是在什麼情況下、程度上是如何的情形來決定。
文娟:
我們還不知道那些事情是執著那些是不執著,我在猜想是不是要離苦得樂,我也不知道a是對的、b是對的或a、b都好,那是不是就去推演a還是b離苦得樂的機會高,那也才是對的?
2、佛法裡面叫我們不要分別是什麼?很簡單,今天最嚴格的要求之下,你了不動心。所以真正這種真正大成就者的話,你給他讚歎,他也不動;你給他毀謗,他也不動;你給他最好的供養,他也不會為你而動;你把他把所有的供養拿走了,乃至於殺了他,把他身體炸掉了送到阿鼻地獄當中,他還安住在這地方,如如不動,這個叫不分別,這個才對!現在我們這個地方隨順著習慣,最好的環境,愛怎麼辦,就怎麼辦,這個叫不分別的話,你說這個什麼?世俗!世道惡俗。
【整理】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仍處於冷靜的狀態,了不動心、這才是佛法所說的『不要分別』
3、對於我們一時還沒有真正能夠馬上深入的人,心裡面一定要有這個正確的概念,前面這個東西,就是我們後面的基礎;換句話說,當我們步步深入的時候,那一定站在前面那個基礎上頭。那麼這個跟我們平常世俗上面做學問有一點差別,世俗上面你聽過,聽過了就算了,以後用得上的時候你再去翻它,這樣,做為一種參考的資料。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不是,我們步步上升的時候,你一定下面這個基礎,從這個基礎上面跨上去,你不會離開那個基礎的。所以說,譬如我們向樓上面爬,一層樓、二層樓,當我爬到三層樓的時候,並不是說下面的一層不要了。下面一層不能不要的,你爬得越高,下面的每一層都一定都在你腳底下,這樣你才能夠爬的上去。所以我們修學佛法,注意!當我們這麼後面上去的時候,一定前面的那東西慢慢、慢慢的具足了,那麼這個時候,你的的確確在向上爬;換句話說,你正式的在進步當中,在佛法的受用當中,這一點我們概念要很清楚。我們一下容或沒辦法把它完全做到,但是我們必須要開始就努力照著它去做,那麼這樣的話呢,慢慢、慢慢的深入,對這個修學佛法才是有希望,也才是正式的修學佛法應有的態度。
【整理】剛開始聽到觀功念恩,做的到嗎?上了半年後,對別人觀功念恩的機會變多了?現在斷器三過是否比剛學時做的還要好?又我們的心如隴悷馬,隨邪境轉,現在看到想買的東西是否比較能夠控制購買慾?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就是我們在聽到佛法的時候,雖然沒有辦法一下子就做到,但是我們在當下有隨分隨力的要做到它,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在進步當中,這是我們修學佛法應該有的態度

【善行小點滴】

慧蘋:
台灣的社會真的很好,昨天上班天陰陰的帶了傘,去7-11有下雨傘放在外面,出來沒下雨就忘了我的傘,今天開車時發現傘怎麼不見了,就回憶昨天去了那些地方,應該是吃麵時放在麵店。今天早上出門時又下毛毛雨,我又帶了另一把傘出來,經過7-11時看到自己的傘,經過1天我的傘没有不見,所以我很感恩。

【行政事項】

 

  • 0315廣論進度:P29L2 是諸堪為 ~ P29LL4 應如是學
  音檔:[16B]19’54″~[17A]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