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頌:清涼月光

銀色月亮 升起在東方 對我輕輕地歌唱
啊~ 啊~ 湛藍天空 有你照耀
清凉月光 在我心湖裡蕩漾
泛著信心的波光
你輕輕唱 我静静地凝望
在你的恩光中徜徉
你輕輕唱 我虔誠地祈禱
在你恩光中静静徜徉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啊~
在你恩光中静静徜徉 清凉月光

線上聆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7WN9j_IqI

 

【廣論】進度:P28L2 第二能依學者 ~ P28LL5 所有論宗

手抄第二冊:P247L2 ~ P264LL5

音檔:[15B]10’30”~[15B]28’30”

 

[科判]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丁四、依止勝利

                    丁五、未依過患

                    丁六、攝彼等義      

 

【內容收攝】

  • 能依止善知識的好學生需要具備甚麼樣的條件呢? 四百論告訴我們,需要: 正住,具慧,以及希求。

  • 四百論以及釋論皆告訴我們,具備了正住,具慧,以及希求的條件,才堪稱具備學生的條件。唯有具備如此條件的學生,才能將善知識的功德看為功德而不會錯看成過失,也能將同行善友的功德看成功德。否則就算一位完具德相的善知識在眼前,我們也沒有能力可以發現。

  • 其中正住是指不墮黨類,而墮黨類的意思是貪著自宗,嗔他法派。也就是說我們執著於自己所學的宗派而排斥其他的宗派,這樣會造成我們被自己的貪著所影響,而妨礙了我們獲得其他眾多的善說妙意。

  • 中觀心論提醒我們: 由墮黨惱心,終不證寂靜。所以應如菩薩別解脫經告訴我們的: 應捨自欲,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要捨棄我執,敬重善知識,安住於其所教授的所有內容,軌則以及方法。

 

 【喻 –穿著Prada的惡魔   

Q: 你覺得一位新人應該具備甚麼心態&態度,才能在職場上站穩腳步&學習到東西?

  • 婕瑀:我是剛工作半年的菜鳥,我的老闆平常很激動,常常一次性地將所有東西都丟出來,所以我必須將最重要的東西先交給他,避免被他的情緒牽動。影片中的女主角應該是剛出社會,還不太習慣每個人,沒像在學校中一樣都對她好。女主角一直說她做的不錯,但我沒看到她認真學習,所以我覺得這部片子在告訴我們: 做比說好。老闆都比我們努力,也比我們了解全部細節,所以我們常常認為自己很努力,其實是跟老闆期待的還有差距。

  • 友濤:新人到一個公司必須要謙虛的學習,但不要期望所有人都要教你,公司是企業,是為了profit,與學校的心態是不同的,公司沒必要照顧你,所以我們公司基本上不找新人。就算有因為介紹進來的新人,我就把他放在身邊學,當學生教,但不期待他做任何事。建議新人要謙虛學習,設定自己的目標並調整好心態,一步一步向上學。

  • 安哲、美慧:1991年安哲剛被派到台灣來當聯亞電機總經理,來之前有在訓練學校上了一個月的課程,學習台灣文化與民俗風情,並被告知來的時候先觀察,少說話。6個月後總部人員到台灣來考察,對安哲進行test,問安哲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並詢問員工對安哲的評比。我的建議,一個員工到一個新的地方,先觀察,不要多說,不要以為自己甚麼都知道。去找一位自己判斷可以學習的導師,然後放下身段謙虛的學習。像安哲到過很多國家,大陸很多地方,就算是大陸與台灣都說中文,但是文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有很大的不同。還有像韓國人因為民族性,很多事情都不可以直接說(May與韓國供應商的郵件往來)。Don’t talk, watch & listen. 給意見很容易淪為批評,新人尤其要小心。大公司在不同地區,不同職位的人要升等的時候,都會統一送到美國集中訓練,訓練企業文化,管理技能,讓世界各地的單位都有一樣的企業文化。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

 

【廣論課文提問】

  • 美慧問:P27LL4中的:不供婆羅門餘天與今天所說的不墮黨類,是否有衝突?

良旺:上堂課上的不供婆羅門餘天是指善知識與助伴的圓滿德相之一,是不信外道,這個外道基本上與佛教的教義是不一樣的,這是前提。今天我們學習學生條件,正住是第一個,所謂正住就是不墮黨,除了宗派之外,也包括不要執著於自己喜歡的行為。我們學習的第一個條件是要把自己放空,才有條件去認識新的東西,接下來才會進入第二個條件:具慧,去判斷甚麼是對的。

素玉:不供婆羅門餘天是說我們不去皈依信仰與廣論所說大乘佛法不同的,正住是指我尊重,接受但我不去批評別人的教義。

俊成:不供婆羅門餘天是指邪宗,而不墮黨類所指的其他宗派就如同今天本文中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所有論宗,其實指的還是佛教依論成派的教義,前提還是佛法,只是可能分支成各種派別,如禪宗,律宗等。

 

【聽帶與研討】

Q: 你喜歡老師比較嚴格還是比較寬鬆?

  • 素琴:其實我不會在乎老師是嚴格還是寬鬆,重點是嚴格要求時,只要老師給我很清楚的目標,進度,階段,讓我有很清楚的方向去學習的話,我會很希望是嚴格的老師來督促我,因為可以很快速地幫我朝正確的方向及目標進步。若沒有給明確的目標,寬鬆會讓我覺得浪費時間,而嚴格會讓我很錯愕,無法接受。

 

【師父說】

不是說一定說,哦,這樣的處處地方縱容你一定壞,而反過來說,呵斥你一定好,不是,這不是!我們一定要了解:他為什麼而縱容你?為什麼呵斥你?如果你了解這個內容,你正確了解的話,縱容你也對,呵斥你也對;你不了解的時候,縱容你也錯,呵斥你也錯,這個才是我們要了解的。那你憑甚麼能夠了解他呢?你至少要自己具足,辨別他所以縱容你為什麼,辨別所以呵斥你為什麼。你能夠辨得清楚了,對!

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辨別呢? 指的就是正住 具慧 希求.

 

Q: 動不動就呵斥你,說你不對,這與我們說的觀功念恩有沒有衝突?

  • 玉晴:每次上課內容與我很相應。其實這幾天心中都有委屈這兩個字,我的工作是與報價有關,只要價格定了就好了。但我最近常被老闆罵,因為模具不見了,我覺得很委屈,因為這不關我的事。除了老闆罵,同事也罵我,我就在想我要不要觀功念恩。剛剛聽帶就讓我放下了,因為他們只是在發洩情緒,這並不是我的錯。觀功念恩應該平常就要做,若是因為你有負面情緒我收下來了再去做,這樣就太消極了,而且境太強了。

  • 良旺:師父對身邊的侍者是嚴厲的,對我們卻是寬容,是因為條件不同。針對不同根器的對象對他有不同的期待,要用不同的方法,但都以慈悲心為出發點,希望對方成長,所以兩者並不衝突。

若墮黨執,由彼蔽覆不見功德,故不能得善說妙義。

【師父說】

假定說對於這個分宗分派當中,你「墮」,就是你在這個上面執著,對於這個上面你執著的話,於是因為你執著的這個喜好,被這個東西遮蓋住了。譬如說,我們現在常見的這種狀態,就是念佛,除了這一個佛號以外,其他甚麼都不要了,不管你有多好的東西,他就是不行!參禪的,他又說教外別傳,所有的經又不要,就是這個。這個不管你甚麼,他不可能見到功德,他只覺得這個是一個錯誤。

【《菩薩別解脫經》云:「應捨自欲,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

 

【師父說】

所以我現在還記得,好有意思,那麼大概有二十多年以前,那時候到一個地方去,我自己覺得,哎呀,這個地方啊,好像這個,總是有意見,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應該怎麼辦。那個時候,我就遇見一個善知識,跑得來問我,他就說: 「某人啊,你這個意見倒是很不錯诶,可是你的目的,你是來教他呀,還是跟他學呀?」我想了半天,一點都沒錯,我是跟他學,我卻要求他這個樣,這不是很顛倒嗎! 這不是很顛倒嗎!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是非常值得我們仔細檢點,來仔細反省的地方。

 

Q: 婕瑀&玉晴問:那我們有意見要怎麼化解?或是說我們心中有疑惑要如何問以獲得解決?

  • 良旺:最好了解老闆是甚麼樣的人,可以接受的方式 程度。而且問問題之前先自己消化過。對於得到的回答要知道老闆為什麼這樣回答,再加入自己的判斷。一般因為我們的高度不夠,看得不夠全面,容易有自己的偏執.

  • 雍淩:如同之前安哲說的,就算他當時是總經理,也是先閉嘴,先觀察,更何況是新人,最好不要有太多意見。如同我們來這邊要先禮佛,別的地方可能不需要。

  • 素玉: 我覺得我們提出建議時,需要知道這個建議是否可行,對這個環境是否有幫助,而不只是批評。我們可能沒有看到事情的全貌。

  • 素真: 我們在溝通時,常常用”為什麼”當開頭,其實這樣很刺耳,是否可以換個說法,例如,”我有個疑問想請教…”之類的,然後看看對方的反應,說不定是公司的甚麼傳統或文化而我們剛來不知道。講話真的很重要,要盡量少用負面字眼。

 

【師父說】

譬如說,我們來念書,跑得去幹甚麼? 啊,「混」它一張文憑,「混」幾年!我為什麼要提這個字,那是因為我的善知識當年呵斥了我,我現在心裡印象很深。世間大家平常,常常說,只是說他倒不一定真的混,客氣,「哎呀,我還不是在這裡混混啊!」就這樣。欸,人這個東西就很容易,好的不容易學,壞的很容易學。儘管我那個時候很少出門,可是出門幾趟有的時候聽見了,欸,覺得這個謙虛倒是不錯,那我也常常說: 「唉!我還不是混混。」仁法師就跟我說: 「欸,你怎麼可以講這個話!」我自己還覺得這個蠻謙虛,絕不可以!後來我了解了,你哪怕用一個字,那個字用在你的心裡當中,就是一個惡劣的種子。

 

Q:不是說不要執著嗎?師父這裡為甚麼又提醒我們說,絕不可以講「混混」?

  • 雍淩:分享盧蘇偉的一個故事: 他是觀護人,所以他的工廠很多都是受刑人來工作,曾經有一個人分享,工作不用太認真,一個小時可以領一百元,可是若是我混得厲害,不要被老闆發現,我40分鐘甚至只做半個小時一樣可以領到一百元,還很得意。盧蘇偉並沒有當場指責他,但是問他你想不想賺大錢,若想賺大錢就必須學著以老闆的心態來做事情。從此這個小朋友就很認真學,而且以老闆的角色來看事情,當了老闆後就發現他不能夠接受員工以這種混的態度做事情。

 

「三事和合觸」是指根對境時所產生的識,例如眼睛看到燈籠心中會現起漂亮或華麗或….的感覺,這感覺來自過往的經驗,而經驗是以前所累積下來的。若我們抱持混混的態度就會養成一種習慣,養成習慣後以後可能就都會是這樣子了。.所以如果我們都以混混的心態,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一種執著,這就不是正住了

墮黨類者 謂貪著自宗 瞋他法派  應觀自心,捨如是執

兩種錯誤的形象,一種是非常強調自己的喜好,一種是過得去就好,這都是我們要時時檢視自身,而棄捨這樣的執著,並且能敬重安住,親教軌範,所有論宗

 

【影片—與善知識的心靈對話】 不同信仰去不同道場有關係嗎

 www.luciditv.com/2017/10/16/clash-with-difference-classes/

如得法師開示我們對於其他宗派的教義,只要沒有很大的差異性,我們都可以學習,這樣都有加分的作用正住。在不同的地方學,我們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部分。至於民間信仰,這可能跟佛法的差異會較大,但是兩個可以一起學,之後再用我們的理性來判斷是否符順正理與真相,再做比較與取捨(具慧),而取捨是指以一個為主但不是說去排斥另一個。像以前師父也會對三山國王廟合掌,因為它們也是保護好人的善神,我恭敬他,但是我並不信仰他。

 

善行小點滴

  • 婕瑀:過年的時候自己一個人騎車環島,在通霄遇到一個女生也是自己環島。我第一天沒訂住宿,是這位女生幫我找住宿,所以我先感謝她。第二天因為住宿的地方地勢比較陡,所以我摔車了,還好有她在我身邊看著我並陪伴我到火車站,我也有送她防肌肉痠痛的貼布。而且我姊姊知道我摔車,還從新竹跑到大甲來看我,媽媽也準備水果給我吃。

  • 雍淩: 我公公已經88歲了,發現他最近會迷路,所以我們帶他到醫院檢查。在候診的一個半小時間,大概問了我約2,30次我們幾號啊,我發現我都沒有不耐煩。對照我以前陪伴婆婆看病,我覺得我現在將這件事情看成是陪伴而不單單只是一種責任。

  • 素玉:我們常常說我們來學習都沒甚麼改變,其實潛移默化都得到蠻多的。

  • 昌慧:我們每周來上課都學到好多,剛剛上課大家積極分享,都是一種很好的善行。

  • 紹鈴: 我很開心我哥哥娶了一個好太太。我們家父母觀念比較傳統,所以我常常會跟父母言語上起衝突,一衝突我就會先與父母保持距離。我嫂嫂知道了就會多找時間陪伴父母。而且我很感謝我的嫂嫂,在我哥哥事業不如意的時候無怨無悔地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