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進度:P74L2第二正取心要分三 ~ P75L8做種種罪惡

手抄第五冊:P140L6~ P161LL1

音檔:[37A]5’50″ ~ [37B]13’03″

音檔:

【廣論原文】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一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二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三 於上士夫道次修心。初中分三,一 正修下士意樂,二 發此意樂之量,三 除遣此中邪執。初中分二,一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二 依止後世安樂方便。初中分二,一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二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初中分四,一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二 修習勝利,三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四 修念死理。 今初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取心藏中有四顛倒,於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其中有二,謂粗及細,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此復僅念今後邊際,定當有死,雖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臨終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終執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執對治,被如是心之所蓋覆,便起久住現法之心。於此時中,謂須如是如是眾事,數數思惟,唯於現法,除苦引樂,所有方便,不生觀察後世解脫,一切智等大義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設有時趣聞思修等,然亦唯為現法利故,令所修善勢力微弱。復與惡行罪犯相屬而轉,故未糅雜惡趣因者,極為希貴。
設能緣慮後世而修,然不能遮後時漸修延緩懈怠,遂以睡眠昏沈雜言飲食等事,散耗時日,故不能發廣大精勤,如理修行。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誑故,遂於利養恭敬等上,起猛利貪。於此障礙,或疑作礙,起猛利瞋,於彼過患蒙昧愚痴。由利等故,引起猛利我慢嫉等諸大煩惱及隨煩惱如瀑流轉。復由此故,於日日中漸令增長,諸有勝勢,能引惡趣猛利大苦,身語意攝十種惡行,無間隨近,謗正法等諸不善業。又令漸棄能治彼等,善妙宣說甘露正法,斷增上生及決定勝。所有命根,遭死壞已,為諸惡業引導,令赴苦痛粗猛,炎燒非愛,諸惡趣處,何有過此暴惡之門。《四百論》亦云﹕「若有三世主,自死無教者,彼若安然睡,豈有暴於此。」《入行論》亦云﹕「須棄一切走,我未如是知,為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
【廣論 師父手抄稿】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① 於共下士道次修心,②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③ 於共上士夫道次修心。】
那麼現在我們曉得了,沒錯,他分成這樣次第的,所以共下士道修,有共中士道修行的次第,共上士道次修行,這樣的次第,自己是千穩百當的一步一步上去。初就是共下士。
【初中分三,① 正修下士意樂,② 發此意樂之量、③ 除遣此中邪執。】
那麼正式的下士道是什麼呢?這個第一個,這是說明這個質;這個質對了以後,要什麼樣的量呢?說第二發此意樂之量,要達到什麼程度;還有呢第三,「除遣此中邪執」我們做的時候,還要檢查檢查,有沒有錯誤,錯誤固然不允許,有的時候我們從邪妄的執著,這個東西一定要排除掉。現在把那個正修下士意樂來說一下,它分成兩部分:
【初中分二,① 發生希求後世之心,② 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這個增上生,真正的增上生是要生生增上,既然生生增上,後面比現在好,這是增上的特別意義,所以這一生以後比現在好,然後呢這一生完了,又下一生比現在好,這是很明白的道理,我們沒有一個人例外的。所以我們平常實際上的狀態都是如此。所以儘管我們今天,一天可以賺個一千塊錢一萬塊錢,乃至於十萬一百萬,我們絕對不會說,今天賺多少就吃多少,就吃完了就算了,不對,一定你賺了以後,都存在銀行裡面,還辛辛苦苦去做,為什麼?求增上生嘛。所以你如果認真去看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例外的,都會這樣去做。當然我說這個沒有一個人例外這句話說的過份一點,實際上有一些人他不是的。這我以前聽說那個高山人很有意思,高山人他賺到一點點錢,然後他下來通通花掉,錢太多了怎麼辦呢?他買了個香煙,那個幾支香煙一起點擺在嘴巴上面,他花不來就是難過,然後呢那個酒,那真買最好的喝的醉的然後躺在馬路上面,回去也回去不了。這種人我們看起來的話,真是可憐者,我們稍微有一點腦筋的都不會這樣做,為什麼?覺得這個實在真是等同畜生無異。所以他前面已經一再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了,那麼我們真正增上生呢就是要求後面的,那麼這個後面的話,也曉得這世很快過了,不要說年紀老的人很難說,年紀輕的人也同樣的難說。譬如就是前天,這有一位大長老剛走,那個大長老就是振光法師,是我們老和尚的師兄弟,剛才我才聽說他們師兄弟當中,算起來他年紀最輕,年紀最輕的最先走,你怎麼保證年輕的不先走?這個事情是千真萬確,這修行這件事情的話,的的確確要把握住這個原則,不要說慢慢的來。那麼這個重點就在第一個發生希求後世,怎麼樣才能夠產生,一步一步來。
【初中分二,①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②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那麼再分,一步一步的分。
【初中分四,① 未修念死所有過患,② 修習勝利,③ 當發何等念死之心,④ 修念死理。】
他這個裡邊,這個科判簡單的說一下:是的,我們第一個要求後世這個才是增上;那麼要求後世,用什麼方法?這第二個。所以現在第一個就是說,先把那個希求後世的心升起來了以後,然後這個心會推動我們去行該修的方法,那麼發生這個心怎麼呢?他告訴我們,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我們生在這個世間上面,你也沒辦法住下去,永久住下去,而且一定要死;單單死,大家反正總歸要死嘛,死就算了,不幸的死了以後到那裡去,死了以後這個不是完了,而還有後面,或者向上或者向下,向上向下根據什麼?根據你這一世所造的業,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兩個擺在一塊有什麼好處呢?第一個,你現在說這一生很快的死,這個沒有意思,趕快要忙後世,而後世決定於這一世的話,於是你趕快準備後世的快樂修善業,這是他的真正的特質。那麼現在關於第一點,他說關於念死。這個關於念死,我們在沒講正文之前,可以不妨想一想,不管是禪、密,所有的祖師大德們都很強調,譬如說我們講印光大師,近代念佛的人最多,而且真正最所宗的,說起來印光大師、藕益大師、蓮池大師,那是最靠近的幾位大德,他們常常告訴我們,說你念佛所以不行的話,你只要把那死字貼在額骨頭上的話,念佛無有不靈驗。看起這個話很好、很對,但是呢儘管你看的很對,你念過很多遍,但是就派不上用場,如果真的派的上用場,大家都念佛唸的很好,對不對?為什麼念不好?換句話說,他雖然這個道理聽懂了,怎麼運用這個道理卻有問題。現在這裡妙了,就是關於這個念死,這個念死還是大學問,他告訴我們怎麼念法,下面就告訴我們,你如果把握住這個道理,然後去修的話,無有不成功者。而這個道理不是像是說死字貼在額骨頭上面,平常你試試看寫一個死字貼在額骨頭上,貼完了事情就算了,好了,有沒有用啊,沒有用?貼在額骨頭上還不舒服,過了一下剝掉了丟掉了也就算了,當然這是說笑話,實際上呢當然想這個死,可是想這個死,因為他並沒有完整的方法,想了一下、過了一下,精神一鬆,那個死字也就忘掉了,忘掉了也就沒用了,他現在不是,這個裡邊就告訴我們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就在我們生活當中,處處地方能夠推動、策勵我們,產生這個強有力的推動我們修行的。禪宗也是一樣,禪宗的祖師為什麼?生死心切,現在我們常常聽見人家說:「生死心切!」這兩句話掛在嘴巴上面唱唱的,唱完了以後生死心真的有沒有?是一點樣子都找不到,有的是這種狀態,原因為什麼呢?就沒有得到完整的教授,就沒有照著這個教授如理去做。現在看下面是怎麼告訴我們的。
【今初】
那麼對,還要稍微等一下。他關於念死也分成四個部份,第一個說沒有修這個念死的過失有什麼害處,因為你看見這個害處,你是說有這麼大害處你要修;反過來修了以後,有什麼大的好的好處,所以還沒有修之前,先把這兩點一講,這有什麼好處?它會推動你,對!一點都沒有錯,你趕快去修,你還沒有修已經有強有力的推動你的力量,有了這個力量,你自然去修了,然後呢有了這個力量要去修了,告訴你正確的方法,你就生起來了嘛!所以他這個次第這麼個美妙法!那麼現在我們看看,不修這個死,不修那個念死,有什麼害處、有什麼缺點呢?
【◎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取心藏中有四顛倒,於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
這麼前面一路過來,我們有大幸而遇見大善知識,遇見大善知識以後呢,他了解了,是的!真正修行外面要靠善知識,裡邊還要得到暇滿人身,現在我們得到了暇滿人身了以後,正要修行,可是那個時候修行的時候,卻有一個障礙在,哪個障礙?就是錯誤的、顛倒的。這個顛倒有四個顛倒,這四個顛倒當中,哪四個呢?常、樂、我、淨,他現在不說其他的三個,而先說這個常跟無常,有個原因的。他每一樣東西有它的必然次第,這第一個最嚴重的障礙,那個第一個嚴重的障礙去除掉了,後面的障礙一一淨除,就是這個樣。所以他現在說,這四個顛倒當中,所以我們有了暇滿的人身而不能去修行的,受這個障礙,而這個障礙的第一關什麼呢?就是無常執常,明明是無常的,你還覺得常,我們人總是準備千年計,為什麼現在我們不能修行,放不下,就是這樣。這個地位、名譽、金錢,還有人人都在做萬年之計,對不對?就是這個東西,所以放不下,叫你修行,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假如說明天就要死了,哪有一樣東西放不下的,這很明白。所以他說這個常顛倒是對我們第一大損害是莫過於此,那麼這個常顛倒分兩個,一個粗一個細,細的我們現在還感覺不到,還不談,粗的你能夠體會到了、自然而然能夠一步步深入。
【其中有二,謂粗及細,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
那麼粗的當中就是你老想著不會死,我們不是想著不會死,我們老想著為千年、萬年計,就這個狀態,我們沒有想到死這件事情。
【此復僅念今後邊際,定當有死,雖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臨終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終執不死方面。】
再說儘管我們每一個人都曉得最後,到最後沒有一個例外大家死,大家會說的,到最後兩腳一伸還不是這樣,嘴巴上面儘管這麼說,但是我們的行為跟它相應不相應?不相應。我們每天所做的事情,不要說眼前好好的,乃至於臨終的時候,自己還在想,今天不會死,明天不會死,這是千真萬確的。我們不一定有這種狀態,我們去看看人家病人,他總覺得,你趕快替我找個好的醫生,趕快好,還有這個事情放不下,那個事情放不下,我們看看別人也曉得,然後呢說,對呀!沒輪到我自己。其實哪有輪不到我自己的。當我們甚至生了一點病以後,假定你真正的有這個無常的概念生起來以後,你一生病馬上拼命念阿彌陀佛,這個醫生要找他幹什麼,來打我閒岔,不要不要;這個藥什麼東西;我們真的生了病絕對不會拼命念佛,一定說我要休息一下,趕快等我好了就好了;趕快找個醫生來,這是很明白清楚的事情。所以我們不想的確不知道,你一想的話,現況就現起來了。所以雖然我們嘴巴上面講,最後都要死,這個沒有用,這空話。檢查一下心裡面就很清楚,那我們心裡狀態是什麼?老是想著不死那一面,還總做千年萬年計。
【若不作意此執對治,被如是心之所蓋覆,便起久住現法之心。】
這句話是關鍵問題。關於這個為什麼佛叫做常顛倒?我們無始以來的顛倒,最嚴重的就是這個,這個是種執著,是種錯誤,你怎麼想辦法去淨化它?它要作意對治,有正確的方法去對治它,這個像藥一樣。這個對治,用我們的作意,假定你不作意去對治的話,沒有用,懂的一點道理沒有用,所以對治之方在後頭,因為你沒有正式的對治,所以一直被這個心所遮蓋住,看不見事實的真相。所以儘管說最後要死的,可是實際上呢?一直到最後快死的時候,你還想著:趕快找個醫生來,趕快給我點找一點甘露妙藥,然後把那命救回來,都是這種狀態,一直被它覆蓋。那麼這個時候自然而然你生的心什麼?就想一直活下去。
【於此時中,謂須如是如是眾事,數數思惟,唯於現法,除苦引樂,所有方便,不生觀察後世解脫,一切智等大義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
因為你老是想著忙現在的事情,於是你就這樣想,忙現在嘛也要這種事情少不了,就這種事情是沒有一樣東西少得了的,說起來這個道理是不曉得有多大,這個事情又不行,那個事情也少不了,這個事情又必不可少的,就這樣如是如是數數思惟,在任何情況下我們腦筋裡想的都是想那件事情,所有想的那件事目的幹什麼?「唯於現法除苦引樂」所有忙的這些都是我們求現世的,大家從這地方不妨想想看,對是不對?所以古人他成就的以後,他有個特徵--身貧是道不貧,身為什麼貧?他不求現在的,現在就不要,那怕他骨瘦如柴,那沒關係,骨瘦如柴他這個業報之身它本來丟都丟不掉,你要他幹什麼?然後我們現在吃這個肥肥胖胖,到臨終燒起來還得多花幾斤柴火了,真冤枉!一天到晚忙這個事情,我們現在是道貧是身不貧,真可惜,就是這個,所以我們一天到晚忙現在的方便。我總覺得這個地方的東西已經這麼好了,大家還覺得營養不夠,現在我們要的營養,是法的營養,假定你能夠法的營養夠的話,說實在的,如果今天晚上能去的話,叫我等到明天我實在等不及,這麼苦你等它幹什麼?哪還會忙現在的事情?是顛倒啊!這所以為什麼在這地方注意,目前我不強逼大家,到後來這地方必然會走上這條軌道的,所以隨便一提。如果你這個概念一時改不過來的話,好好的努力的改,自然我們有真正相應的一天,這是不急的。可是最後這是我們的目的,那個時候你自然會體會到真正的快樂。因為說明了這個,所以眼前我們常常注意,凡是這個念頭起來了,注意,這個是我們的賊,要來害我們了,你能夠這樣想的話,大概目前就不會被他騙的太離譜,那個時候我們就有機會爬的上去,因為你一天到晚忙現在這種好事情,所以你以後的事情就不去管了,自然嘛!你忙現在都來不及,你就不會觀察後世的事情,以及將來的解脫,乃至於一切智無上佛法,這個就是共下、共中、共上的,這種事情真正有殊勝的大利益的,這種心生不起來了,而生這種心這才是什麼?才是叫我們修學佛法的意樂。就算偶然有了,
【設有時趣聞思修等,然亦唯為現法利故,令所修善勢力微弱。】
就算有的時候偶然生起來了,所以要修他一修,的的確確認真,可是因為你對這個死無常這個概念沒有經過對治,所以他真正的重心現行,經常都在忙現在,現在修了一些,所以修的話一定是修以後,一定忽視現在,所以你修了一些時候,過了一下,他沒有對治,這個病根又起來了,他又要忙現在了,一忙現在的話,你所修的這個善這力量就減弱了,這個道理。事實呢?譬如說:我們現在先認真去念佛、認真去看書,拜了幾拜以後,又有人說到,這樣拜是不行,休息一下;這樣拜的話,頭暈,營養不良,所以你才拜了幾拜佛,你就想到明天吃的時候,我這個不夠,豆腐要多加一點,花生要多加一點,維他命也不夠,綠葉素不夠,你想了一大堆不知到道那裡去了,就是這種毛病,都從這地方來的,所以就算你修,你所修的善,勢力就減退。
【復與惡行罪犯相屬而轉,故未糅雜惡趣因者,極為希貴。】
就算你修的時候,對不起!你這個惡行罪犯連在一塊,那就剛才這樣,你做做做做,又想到這種事情又來了,這個意念一動的話,都把那個惡法就纏在一塊,這個惡法一纏在一塊的話,這個就是惡趣之心之因,所以我們現在說得到人身之難,真的難!你不檢查還覺得很好,你檢查、檢查的話,千真萬確!所以能夠不糅雜惡趣因,真正的純淨修法,難能可貴到極點。原因在哪裡?都是無常沒有生起,被這個常所遮蓋,所以叫常顛倒,這是修學佛法第一個最嚴重的大關口。假定你能修了怎麼辦呢?
【◎ 設能緣慮後世而修,然不能遮後時漸修延緩懈怠,】
說現在說對了,我努力提起來要修後世,剛開始的修、修,修修,慢慢、慢慢過了些時候,慢慢地腳步又放慢了,到最後又恢復老樣子。
【遂以睡眠昏沈雜言飲食等事,散耗時日,故不能發廣大精勤,如理修行。】
等到你慢慢地放緩了,到那時候睡覺、昏沈、雜言、飲食等事,就是這種東西把有暇的生命都浪費掉了,那時候沒辦法真正的發大精進。修學佛法需要大精進,這個精進有個特質,不是說你勤勤懇懇做事,就是說,你非常努力在善法上面走,這個叫做精進。你現在非常努力做壞事情,這個不是精進!這個精進裡面包含兩個:一個你努力地去做,還有一個做的法是如法、如理修行。所以這些毛病都跟著來了,
【◎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誑故,遂於利養恭敬等上,起猛利貪。於此障礙,或疑作礙,起猛利瞋,於彼過患蒙昧愚癡。】
因為為這個常所覆蓋,在這種顛倒當中,所以你自己覺得,我永遠要生活下去,所以自然而然對於這個東西就保護;為他所欺誑,所以要保護他。保護他為了這個需要什麼?利養、恭敬,貪著難捨!這個貪心之所以生起,為什麼?就是這個。當你想到今天就要死了,你還有什麼好貪的?生不起來。萬一你要的東西被人家障礙住了,或者你懷疑人家障礙了,你起猛利瞋心,這個瞋心是為什麼?人家傷害你嘛!傷害你什麼?使你得不到你的利養,這個貪瞋有他這樣的密切的關係。而對這個明明有大害處的事情你不認識的話,這個是什麼?痴嘛!這個貪瞋痴都從這裡來的。你一旦那個無常心生起來了以後,那個貪瞋痴自然而然就減低到最低限度,雖然貪瞋痴的根不在這裡,但是貪瞋痴的最嚴重的增上緣卻在這個上頭。所以你剛開始的時候你能夠把這一點拿住了,那個增上緣沒有,如果說沒有增上緣的話,它那個種子根本生不起來的,就這樣。如果說現在就要死了,不管人家把你捧成總統一樣,把你說成個十惡不赦之徒也好,你根本就是耳邊風,一點都聽不進。
你哪有什麼貪?哪有什麼瞋?就是這個道理。
【由利等故,引起猛利我慢嫉等諸大煩惱及隨煩惱如瀑流轉。】
由於這個前面說的利養恭敬等,固然貪瞋癡的毒是這樣,還有呢其他的大煩惱、隨煩惱,所有的枝末的統統跟著來了。像什麼啊?像瀑布—量又大、勢又猛,哇,這樣地來!我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的確確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復由此故,於日日中漸令增長,諸有勝勢,能引惡趣猛利大苦,身語意攝十種惡行,無間隨近,】
由於這樣的關係啊,於是我們日日,這個「日日」—時時刻刻、剎那剎那。剎那而積為分秒、時日、年月,乃至於長劫,無量生死啊,是都在這個上頭。我們因為被常顛倒所遮蓋,起惑造業,所以增加的是諸有、三有當中啊,輪迴三有的惡業。這個力量非常地強盛,非常強大,這個力量是引我們到惡趣受無邊大苦。眼前呢,還沒去之前造的因是什麼?就是我們身語意所攝的十種惡業。如果說,另外一個話來分類的話,就是說「無間、隨近」,或者是無間罪,或者近無間罪。
【謗正法等諸不善業。】
我們造的不善業不曉得多多少少,而裡面最嚴重的就是謗正法。謗正法的罪是可怕極了!所以大乘經典上面給我們說了:五無間罪菩薩能救我們,謗法之罪是沒辦法救我們。現在我們很多修學佛法的人啊,說實在的五無間罪他不會造,謗法的罪實在,所以細微的地方是非常不容易避免。我們往往學了一點執著得很,啊,自己覺得這個對,然後呢輕輕易易地毀謗別人,這個毛病是非常容易犯,而且非常可怕。所以請大家務必多看這個大經大論。
所以《妙法蓮華經》上面說得很清楚:嗯,佛出世用種種方法引導眾生—哪怕這個人念一聲佛,看見佛像低一個頭,他都可以成佛道。所以他用種種方式去吸引、接引他,當然大法也是如此。那你現在就隨便謗它,那佛不如你呀?然後《地藏十輪經》上也說得很清楚,接引不同眾生,佛說不同的法,而佛說的每一種法,他在集聚資糧的時候,都是捨頭目腦髓得來的。結果得來了以後,傳那個法的時候,你就跑得去說:這個不如法,那個不如法!也等於說人家的無價之寶拿到你手上的話,你把它一把丟在火爐裡面燒掉了。
我們就是犯這種毛病,你賠得起嗎?啊,我們不要說這種東西賠不起哦!這東西啊,佛法這個東西,你一旦對它毀謗了,這個可怕極了。所以現在我們務必要知道,我們是非常愚癡當中,第一點很重要,然後千萬不要看別人不對。你能夠看自己不對,就對了!你看別人不對,那就錯了!就在這個地方,總要把那個佛法的法鏡來自己照,淨化自己。
【又令漸棄能治彼等,善妙宣說甘露正法,斷增上生及決定勝。】
不但把那惡業增長,還有呢善業—嘿,能夠對治這個惡業的是什麼?善業。因為你一天到晚忙現在這種事情啊,所以自然而然無非都在貪瞋癡這種事情上面轉。而所有的正法都對治我們的貪瞋癡,那個才是真正的「妙善」,這個「甘露」能夠救我們,跳出生死的正確的辦法。你為了這個忙現在啊,自然而然你把它丟得遠遠的,既然這個不做了,增上生跟決定勝都一刀兩斷。
【所有命根,遭死壞已,為諸惡業引導,令赴苦痛粗猛,炎燒非愛,諸惡趣處,何有過此暴惡之門。】
一旦我們的生命完了,生命完了、壞了以後,因為在生的時候,被這個常所蒙蔽—常顛倒所蒙蔽,所以造了種種惡業。既然造了惡業,就被惡業引導,到哪裡去啊?唉!到那種苦痛而且粗猛的炎燒,這個都是不可愛的惡趣的地方,想想看,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壞、更糟糕的!所以比這個,「這個」指什麼?常顛倒所覆蔽啊!所以平常我們「常、樂、我、淨」,這個四顛倒當中第一個,常顛倒就這個。
前面已經告訴我們,記住!這個常顛倒不作意對治是沒有用的,所以不是聽懂就算。但是這裡要注意哦!你必須聽懂了,然後了解了去一步一步去做,也不是說今天聽懂了馬上做到了。如果你認為聽懂了,覺得做不到而著急,這個是不需要的,不需要的。你現在應該聽懂了怎麼去做,然後照著去做,這個才是正規的次第,正規的次第。你只要真的去做的話,自然有效。
現在我們有一些人啊,根本不好好地聽;有一些人聽是聽懂了,覺得做不到而心裡一直煩惱。煩惱結果還是浪費時間,還是沒有用!而是要聽懂了,那個時候就要照著去摸索。所以的的確確,自己一定要認真地修習。欸,他講的是什麼,然後呢我如何去修行,是聽完了以後,休息幾分鐘,馬上自己找剛才講的弄清楚,還要找參考資料。自己太多的事情要去學、要去努力,一點的閒功夫都沒有啊!假定得不到這個善巧的話,你自然而然毛病都來了,聽過了,書一丟,那是雖然聽懂啊,沒有做。還有一種呢,想做了又覺得:唉呀,講的道理我做不到啊!然後又苦苦惱惱停在這裡,還是沒有用!這個次第還是要弄得很清楚喔,弄得很清楚!
那麼另外一種呢,他聽是聽懂了,然後他去修的時候,聽懂了然後跑得去他自己念他的佛、拜他的佛。這個就變得,欸,前面告訴我們的兩極:他拿一張地圖告訴你,現在啊你去的時候要怎麼走法;地圖弄懂了以後,真的走的時候,地圖丟掉了朝那邊跑。地圖告訴你向東走,他走的時候向西走,這個也不大相應。這個每一個地方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但並不是叫我們不要拜佛、不要念佛哦,他後面告訴我們清清楚楚,你怎麼樣拜、怎麼樣念,那麼跟你所學的東西相應。這個拜跟念是絕端重要的,但它也一定的配合的方法,這裡是先順便一提。下面引那個論:
【《四百論》亦云:「若有三世主,自死無教者,彼若安然睡,豈有暴於此。」】
引上面,論上面。這個「三世主」,實際上那個三世主啊,我們是作不了主的,這個是閻羅王;實際上呢,我們真正沒辦法作主的。三世是什麼?過去、現在、未來。換句話說我們一直在這個裡邊流轉,流轉啊,沒有人告訴我們,我們自己也不曉得。對於這個實際上一直在流轉當中,不了解、也不去學、也沒人教,然後就輕輕鬆鬆、安安樂樂覺得滿好。這個「睡」的話,不是我們的晚上昏頭大睡的睡;白天張開眼睛在無明大夢當中的「睡」,這個我們要了解的。我們現在覺得這裡是住得很舒服,這個在睡當中哦,無明大夢當中,這「豈有暴於此」啊,天下再沒有比這個更惡劣的。他告訴我們目的是什麼呢?就我們要了解這個是無常,這個三世,這個三世的流轉啊,不是說前一世、到這一世、到後一世我們看見的啊!而是說我們前一剎那、現在一剎那、後面一剎那。真正說起來,根本沒有什麼前一剎那這件事情!你看看:當我們說話的時候,這個時間一直在過去,哪有一剎那停過!你看看。平常我們想到剎那、剎那的時候,總覺得好像短到有這麼一點東西在,實際上有沒有?沒有,根本啊!這個就是我們真正顛倒的地方。
所以我們真正的對治的,一定要把這個找出來。找出來以後,然後你發現:啊!原來你的生命之流就這樣地一刻不停,是每過一秒鐘、每過什麼,就是每一剎那你的生命就損失一剎那!所以那個時候,你就拼命努力去修,這個是我們要認識的。如果你不認識這一點的話,那糟了!所以是最嚴重的修行第一步—對這件事情的認識與否。
【《入行論》亦云:「須棄一切走,我未如是知,為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
欸,死了以後怎麼辦呢?妙了,「棄一切走」,什麼事情都丟掉。現在呢,我不知道!「為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因為我們不了解什麼都要丟掉了,所以忙這種不相干的事情,或者親、或者非親,忙這些事情,忙這些事情造惡。
也許我們說:對呀,這個對我們親的我們去忙,非親的我們好像不忙。錯了!我們對親的固然忙,對非親的我們更忙。非親的忙些什麼?瞋嘛!很簡單。親的忙些什麼?貪嘛!然後呢非親非非親忙些什麼?癡嘛!想想看,對不對?假定你真正了解的話—對你親的是你不貪,對你非親的是不瞋,對非親非非親的你不癡,那就對了嘛!這個才是我們真正要了解的。所以這個是不了解,以及不修習死,有這麼大的過患。我們前面大幸而得到了暇滿的人身,而了解的暇滿人身的價值。所以沒有趁這個機會修習的,為什麼?不了解無常的特質,所以這是不了解無常特質的最大的大禍害。
最後有一句話,特別強調再說一下:了解固然是絕不容易,真正要想派上用場的還要靠自己如法思惟,那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否則的話呢,前面得到這個無價之寶,還等於泡在水裡—泡湯。我們一句話「泡湯」,就是浪費掉了。好重要哦!好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