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緣念】:密集嘛+大乘皈依發心

 

密集嘛: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崩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尊)
崗尖喀北竹尖宗喀巴(雪嶺智嚴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賢慧普聞足下作啟請)
大乘皈依發心偈:
七字版~
諸佛正法眾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行施等善
為利有情願成佛
九字版~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施等)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國銘師兄:佛從出世到成佛所作都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所以為了自利一定要先利他,在我們發起菩提心的一剎那我們就可以被稱為佛子,我們在唱大乘皈依發心時,心中想的是什麼?我們只是唸著這些句子嗎?還是我們非常清楚,菩提心是我們累世累劫要追求的目標,我為了要利益眾生所以要成佛,我為了要成佛所以利益眾生,因為我要成就自己及所有有情所以要發菩提心,也要用這個心來唱大乘皈依發心!
班長補充:前兩句講的是皈依,佛及佛說的法都是我們在發菩提心之前的依靠,後兩句講的是發心,我一直去做布施等六度之善行,就是為了學著要成佛,為什麼要成佛呢?就是為了要利益有情。

 

【 複習 】

 

上週進度主要是要告訴我們為什麼要用三士道來當作引導次第的原因,進入大乘首先要發心殊勝菩提,入行論說:當你發起這個大心後也應該是菩薩了,再來要修習發心殊勝之勝利,分現前的勝利:1.不墮惡趣2.生善趣;及究竟的勝利,而修習的次第從共下士共中士(了解意樂)上士道(發起此心根本之大慈大悲),那為什麼不直接修上士道就好了呢?為了要成辦大悲心,如果從自己去思惟這個苦及輪迴,都不能有如同身毛豎起的感受,對別人遭受到的痛苦也不會升起悲憫心的。另外要思惟下士道有墮落惡趣的痛苦,思惟中士道的解脫,再來要知道共下,共中是升起真實菩提心的方法,修習共下,共中就是為了要成就上士道。

 

【 喻 】[中年阿伯的太空夢]!

 

先問一下,各位在你的生命過程中,有沒有那種做一件事我一定要堅持做完的經驗,就像最近各位為了年度總結在家裡也都很努力地在練舞,為什麼呢?
看了影片後,你是否會覺得這些中年阿伯為什麼這麼傻,甚至放棄台積電的高薪工作,計畫主持人吳宗信教授說,這麼多中年阿伯的專長湊起來好可以做成一枚火箭,不做,對不起自己!如果有這種精神,相信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Q:各位在你的生命過程中,有沒有那種做一件事我一定要堅持做完的經驗?
◎碧琳:在目前的工作中,觀察到工作夥伴其實有很高的互補性,或者也可說是互斥性,說話有時會很刺耳,還好出發點是良善的,也很快發現互相猜忌其實是錯的,所以在過程中是慢慢在培養默契,而不是一直在磨合,其實每個人都有他擅長之處,善用是有幫助的,覺得現在跟這些夥伴在一起合作,就一個字可形容,就是”爽”。
◎振益:以教育好小孩子為例,我認為小孩子一定要雕塑,所以從小到大學甚至就業都還算ok,當我去拜訪客戶時有些心得就會回來跟孩子分享,譬如說有一個系統設備商,利用SOP來優化及簡化作業流程,也能夠迅速的除錯,另外做射出成型的工廠,雖然成品很簡單,但只要流程設計的好也能夠將成本降至最低,產品一樣能很成功,像這種概念我就會跟孩子分享。
~我們在學習廣論的這條路上,也有著相同的目標,那我們也要在這條成佛的菩提道上,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

 

【 廣論 】

※ P70L1如是又於彼二 ~ P71L9漸次增廣
※ 手抄第五冊P62L3 ~ P81L6
※ 音檔[34B]17’29” ~ [35B]17’55”
科判
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丁一、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
戊一、三士道中總攝一切至言之理
戊二、顯示由三士門如次引導之因相
己一、顯示何為由三士道引導之義
己二、如是次第引導之因相
庚一、正明因相
庚二、所為義
※ 內容摘要
原文:【如是又於彼二時中,思惟歸依及業果等,多門勵力,集福淨罪,如其所應,即菩提心之前行,修治相續之方便,七支行願及歸依等。故應了知此等即是發心方便。】
消文:那在共中、共下這兩個次第當中,我們在這兩個階段應該認真思惟如何去修持—皈依、業果。了解了這個道理後,多方面努力去「集聚福德,淨除罪障」。這些都是修菩提心的前面的前行,也是修改、淨治我們身心最殊勝的方便。修的方法如:歸依、七支行願等。這些都是發菩提心前的方便。
原文:【此中下中法類,即是發無上菩提心支分之道理,尊重亦當善為曉喻,弟子於此應獲定解。每次修時當念此義,修菩提心發生支分,極應愛重。】
消文:下士、中士都是發無上菩提心的支分,是前面必須要的次第、步驟,對這一點做老師的人也應該非常善巧地說明,讓弟子對於這件事情能獲得正確的見解。每次在修的時候都應該想到對下士、中士的基礎,必須要絕端地愛重。
原文:【若不爾者,則此諸道與上士道別別無關。乃至未至實上士道,於菩提心未得定解,而成此心發生障礙,或於此間失大利義,故於此事應殷重修。】
消文:假定不了解前面這個道理,不能遵照著去做的話,那麼就會產生一種錯誤,以為上中下是各別各別的,沒相關的,乃至於對發菩提心還沒有正確的認識、生起定解之前,由於不認識前面這個道理而誤解了,結果明明中下是發菩提心必須的條件,卻反而變成自己發心的障礙。在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失去了絕大的利益,所以要殷重地修。
原文:【如是修習中下之道及善修習,如上士時所說道已,於相續中,隨力令生真菩提心。次為此心極堅固故,應以不共歸依為先而受願軌,由願儀軌正受持已,於諸學處應勵力學。次應多修欲學之心,謂欲學習六度四攝菩薩行等。若由至心起欲學已,定受行心清淨律儀。次應捨命莫令根本罪犯染著,餘中下纏及諸惡作,亦應勵力莫令有染,設若有犯,亦應由於如所宣說,出犯門中,善為淨治。次應總學六到彼岸,特為令心於善所緣,堪能隨欲而安住故,應善學習止體靜慮。《道炬論》說,為發通故,修奢摩他者,僅是一例,覺窩於餘處亦說為發毗缽舍那,故為生觀亦應修止。】
消文:如果能從上面所說的去修共下中士道的話,到了上士道不論任何內容,就能在身心相續中隨自己的心意升起真實的菩提心。進入了上士道後為了使菩提心能更加堅固,應該以不共歸依為先,受了發願菩提心的儀軌後,對於菩薩願及菩提心就要盡心盡力學習。雖然已經發了願菩提心,還是要行菩提道才能成佛,所以要策勵自己至心來學習菩薩行:六度四攝。假如我們升起要學習菩薩行的心願,就要受持行心的清淨律儀,也就是受菩薩戒。寧願捨棄生命也不犯了根本戒,還有其他不好的思想跟行為都要努力不要沾上,如果有犯戒的話應該要馬上依照儀軌,懺悔淨治。最後要學習六到彼岸(六度),特別是使心所緣的都是緣善的上頭,才有能力隨欲而安住,應該好好學習止的體性(靜慮)。道炬論說:為了發神通而修止,這只是其中一個功用,阿底峽尊者在其他地方有提到,修止也是為了要生觀。
原文:【次為斷執二我縛故,以見決定無我空義。次應將護無謬修法,成辦慧體毗缽舍那。如《道炬釋》說,除修止觀,學習律儀學處以下,是為戒學;奢摩他者,是三摩地,或為心學;毗婆舍那,是為慧學。復次奢摩他下是方便分,福德資糧,依世俗諦所有之道,廣大道次;發起三種殊勝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資糧,依勝義諦甚深道次。應於此等次第決定、數量決定、智慧方便僅以一分不成菩提,發大定解。】
消文:接下來為了要斷除補特伽羅我及法我此二種的束縛,必須要以正見來確認無我空性的內涵,接下來應該善為觀察且無誤的修持來成就智慧的體性毗婆舍那,如道炬釋說,除了修習止跟觀,學習行心律儀學處以下,這個是戒學,
奢摩他,或是三摩地,此為心學;毗婆舍那,這個是慧學。另外在奢摩他以下,這個是方便分的內涵,可累積福德資糧,依照世俗諦所有的道理,是廣大的道次第,聞思修三種殊勝的智慧,這是般若分,也是屬於智慧的資糧,依照勝義諦的道理,是屬於甚深的道次第。除了修行的次第跟數量之外,智慧分跟方便分也是缺一不可,對這三點要發起確切堅定的認知。
原文:【由如是理,欲過諸佛功德大海,佛子鵝王是由雙展,廣大方便,圓滿無缺,世俗諦翅,善達二種,無我真實勝義諦翅,乃能超過。非是僅取道中一分,如折翅鳥所能飛越。如《入中論》云:「真俗白廣翅圓滿,鵝王列眾生鵝前,承善風力而超過,諸佛德海第一岸。」如是以諸共道淨相續已,決定應須趣入密咒。以若入密速能圓滿二資糧故。設若過此非所能堪,或由種性功能羸劣,不樂趣者,則應唯將此道次第,漸次增廣。】
消文:由以上的道理,想要越過諸佛的功德大海達到彼岸,要像佛子鵝王一樣展開雙翅,一隻翅膀是廣大智慧方便分,圓滿無缺的世俗諦翅膀,另一隻翅膀是善達二種無我的真實勝義諦翅膀,這樣才能飛越諸佛的功德大海到達彼岸,而不是僅在方便或智慧中只取一分,就好像一隻鳥折了一隻翅膀這樣是不可能飛越大海的,就像入中論說,鵝王展開包含圓滿的勝義諦翅,跟世俗諦翅,清淨廣大的雙翼,鵝王列在眾生鵝之前,就好像佛在眾生之前,是眾生効學的對象,隨著善法的風力就能越過諸佛的功德大海到達彼岸。如果以這些共通的道理來清淨我們的身心相續,我們接下來一定要趣入密咒,就能速速圓滿福德跟智慧兩種資糧,但若自己能力僅止於上面所說,或者是本身種性能力的羸弱,不樂趣入密咒,如果能將這裏所學波羅蜜多的道次地加以漸漸深廣,也能夠到達我們想到達的境界。
【消文收攝】
~因菩提心儀軌之淨罪集資亦需共中共下二道。
~教誡需愛重,下中士法類,為發心支分。
~三士道可攝於三學(戒、定、慧)。
~將一切道攝於福德,智慧資糧中。
~趣入密咒之理,不堪任者,唯應修顯密。
班長:
@本文中有很多應獲定解及殷重修的部分,在道次引導裏要特別注意,在學習過程中要取得正確的定解。
@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
@六度學到最後,每一度都會含括另外五個波羅蜜。
@修行顯教,成佛必須經三大阿僧祇劫(從發菩提心開始算起):世俗菩提心(願心)受菩薩戒(行心)初地菩薩,為第一大阿僧祇劫,從勝義菩提心(證得空性)七地菩薩,為第二大阿僧祇劫,從八地菩薩成佛,為第三大阿僧祇劫。
修行至初地菩薩及八地菩薩時可趣入密咒,即生成佛,可省下1~2個阿僧祇劫,此為趣入密咒之因。
【廣論原文】
設若過此非所能堪,或由種性功能羸劣,不樂趣者,則應唯將此道次第,漸次增廣。
【師父音檔】
說,假定說過此以後,「過此」什麼?就是當前面這個共道再超過,不是我們能力,說起來不想,或者種性、或者功能—種性就是個人的習性,有很多人就是不歡喜這個,那也沒辦法;以及他種種其他的條件比較不如,不願意走這個。那個時候沒關係,你就慢慢地顯教呀一步一步來吧,次第一步一步走吧!這個這樣。那麼這個是說大乘的共道,進一步,上去學密還要什麼呢?
班長:
Q:這條路這麼好,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走?
俊彬:因為習氣,他習慣這樣做,或是他並不是很清楚從發菩提心到成佛的過程是如何,因為這一條路他並不了解,所以他會選擇一條安全的路走。
義成:從台北到高雄,可以走路,坐火車,搭飛機,開汽車,但是搭飛機一出狀況應該就不能活命了,走路或是坐火車就相對比較安全比較有把握。
班長:高報酬,高風險,比如師父說出家很好可以受戒,但是出家人犯戒就很嚴重了。
【師父音檔】
我想想現在算算看幾年哪,八、九年,好像好幾年了,我記不住。那個時候,我在美國,遇著一個老師,他也告訴我這個道理,告訴完了以後還告訴我一個表,修的儀軌。那個時候我問他:「哎呀,學那個東西啊,像我們想像當中,這個總覺得這個很難。」他就告訴我,他的老師親口告訴他的,學這個東西,從開頭第一步開始,兩年就學完成了。他那是再來人,如果我們去學的話,他就告訴我,大概稍微加個幾倍也可以。現在我了解,你真的去做的話,十年之內一定成功。地藏菩薩的《占察善惡業報經》上面告訴我們,你再嚴重的罪,你努力,「千日之功」決定可以懺乾淨,對不對?很簡單。懺完了以後達到的地位,那就是很高的地位了,那個時候你要學定的話,輕而易舉,千真萬確的。所以這不僅是說哪裡,這個我們經教裡面說得清清楚楚。現在我們真正重要的:沒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沒有得到正知見。還沒有學,先已經打退堂鼓了,哎喲,這個難得不得了!好,你不要去學了,不要去學了。你沒有學這個內容,你怎麼知道怎麼做呢?當然,這前面只有一條路—沒有路!換句話說,這一條路就是。這是我們現在真正可惜的地方。
班長: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還沒有學,先已經打退堂鼓了,哎喲,這個難得不得了!就像是小學生要去讀大學,一般認為是不可能的,可是小一念到小二可以做得到吧!小二念到小三可以做得到吧!小三有沒有離博士近一點?
重要的是不要一開始就打了退堂鼓。

 

【 善行分享】

俊彬:公司同事也在團體裏經常護持餐飲組,他在公司裏都會訂有機便當,離開公司後也能義務幫公司同事訂送有機便當,很隨喜他在公司推廣有機便當。
美蘭:隨喜彥廷的善行,本週輪到我負責買花,彥廷知道我事情較忙,可能來不及去買花,他就說這禮拜還是他去買花好了,但是彥廷買花到教室後因為有事沒空剪花,我就邊開車邊祈求希望今天有人可以幫忙來剪花,到教室時發現21組同學已經在幫忙剪花了,謝謝他們。

 

【 行政事項 】
~ 1/27 & 1/28提升營在關新教室上課,請把握機會趕緊報名
~Homework~
…觀功念恩,多作好事,多說好話
…溫習。預習。翻開廣論聽音檔
…廣論進度:P71L10若入密咒者 ~ P72L10是住密咒規
…手抄:第五冊P81L5~ P113L6
…音檔:[35A]17’57″ ~ [36A]17’52″
…網頁:http://www.mylamrim.org/?p=12227
@ 本周消文練習:(22組)
《廣論》P72L3道炬論說~P72L10 是住密咒規